第七百四十三章 太子夫妻入藏(6 / 7)

侯门纪事 淼仔 12517 字 2017-05-17

的喜爱程度应该一样热烈。虽然没有十二岁等身像价值高,也是不菲的宝物。

进城前一晚,太子入住为他事先扎好的大帐。官员们见礼,商议说话。礼部的小官员没有商议大事的资格,分发衣箱也忙个不停。

韩正经和好孩子都接到衣箱,韩正经是冠服,好孩子是几套会客的衣裳,不是金线就是银线,好孩子的奶妈恭维她:“这不是老太太疼您,就是国夫人疼您,兴许,是一起备下。”

首饰也送来一匣,好孩子拿起一枚赤金扁钗,认出来:“这是祖母心爱的,这花儿可难雕了,祖母常说这工匠已经不在,这式样没有太多人会做。”

忽然很想去看看不好的表哥:“曾祖母给了他什么呢?”奶妈把她拦下来:“好姑娘,快换衣裳去见太子妃,”奶妈笑,最近只能是这样的称呼,太子殿下有命,在别人家里做客不可以称呼错。

“礼部官员还等着说规矩呢。”

劝的好孩子换了衣裳,加寿打发二丫来请,奶妈送她过去,也留下来。一应进城的人都要听,红花梅英也在这里。

什么走路的地步,应该说的话,要添茶换水找什么人,怎么认出来他是可以找的。在别人地方上不得不防,觉得不妙如何应对。用宴的方式,哪些为失礼不能行。太子妃的随从站班的前后顺序.....

没有多的功夫,不能让僧官们等待,第二天就进城,一直说到二更,怕休息钟点儿短,第二天没精神才结束。

大家回帐篷,从主人到家人亢奋的睡不着,都怕出错,在自己帐篷里习练到半夜睡下,没法睡沉,一早都起得来。

.....

礼乐齐鸣,乐器让没看过的人大开眼界。长笛长角声中,及时赶到这里的僧官和有名的僧人进城迎接,地位最高的,和太子、太子妃献哈达。次一等的,给官员们。再次一等的,给余下的人。好孩子作为加寿的小随从,果然也有了一条。

上马前往布达拉宫,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在马上昂首挺胸。张大学士都掉了眼泪,暗道幸甚幸甚,这把老骨头还敢冰天雪地来到这里。文章老侯兄弟及家人早就热泪盈眶。

冷捕头不时想摸摸鼻子拧拧脸,试试这是不是真的?他见过太子无恙后,本想押解林允文回去受审。太子怜他数年辛苦,让余培坚派可靠的人先行送回,命冷捕头随同入藏。

这是大荣耀,冷捕头自在惯了的,浑身却如上了束缚。田光跟在他后面,却能把持威风。

载歌载舞几回让元皓走失了小眼神,但很快他又回来,恢复板直身子,笔直往前的眸光,神气活现在祖父身边。

他的脖子上也有一条洁白的哈达,元皓很开心。

马停在布达拉宫的台阶下,僧官请太子登阶。太子春风满面,知道这一步上去,自己将成本朝史书上第一位缔结两族和平的皇子,使得他更加尊重,也更加的谨慎。

也没有忘记转眸对加寿一笑,把手伸过去,当众清晰地道:“寿姐儿,你与我同来。”

......

青梅竹马的小加寿,在太子心里又添一道刻骨铭心。生死关头上肯分担的人,太子怎能没感动?

相对于他的父母亲,太子有此生足矣之感。他愿和加寿共担荣华的心,又一回沉甸甸充满厚实,占据他的脑海,他身体的边边,他的全部。

......

这动作,这一句话,让袁训情不自禁屏气。一半儿沉溺,一半儿警醒,袁训飞快瞄往大学士面上。

大学士笑容满面的看着,像是彻头彻尾的对加寿再无芥蒂。顿时,袁训对大学士的芥蒂也烟消云散,如四面的歌舞声,一出来就消散,有新的歌舞声填补进来。

填补到大学士心里,固然是他对袁训的冰释前嫌。而袁训对夫子,又何尝不是一样?

......

这动作,这一句话,让萧战情不自禁屏气。这是重大欢迎庆典,小王爷不会失仪,但略侧面庞,加寿就在身边,小夫妻心有灵犀的对了对眼儿,却是可以。

萧战笑容加深,有太子哥哥要求写上太子妃在前,就在小王爷请求写上梁山王府世子妃在后。张大学士对太子妃都能下笔,写上世子妃不在话下。大笔一挥,梁山老王携王世子、王世子妃跃然纸上。

......

乐声中,太子和加寿握住手,登上第一级台阶。香姐儿带着好孩子一左一右跟上。好孩子走的肃穆端庄,一点儿不怯场,让宝珠为她喜生双颊。

后面是赶到这里的宫女跟上。

梁山老王让了镇南老王一步,镇南老王带着孙子先行在前。元皓小脸儿绷的,此时那歌舞中大花脸儿的面具对他不是没有吸引力,但小王爷硬生生做到目不斜视,小手在祖父手上,走的一板一眼。

梁山老王带着一双孙子,也是满面荣光。萧战和加福效仿太子,手也互握着。回到中原,庆典上用这姿势招人非议。但在这里,民风豪爽有自由奔放的一面,却是无妨。

沈沐麟充任太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