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官时来过一回,赞不绝口。”常五公子只是说说,神色已有悠然。
玉珠不再问,只有好孩子颦起小眉头,说租的马车不干净。玉珠本来以为丈夫把赴任放在后面,先游玩可能不对。
但见到女儿的埋怨话,玉珠反而赞成丈夫的举动:“应该让她知道,这才是自家该有的。”扭身又取笑女儿:“你难道在姨母家里住一辈子不成?咱们自家可没有许多的热闹。”
好孩子睁大乌黑眼睛,回的毫不客气:“行呀,曾祖母会留我住一辈子的。”
五公子大笑:“我和你母亲说,你伶俐的,应该是你大姨母的女儿。这你又认上你袁家姨母。你呀你,你不是个好孩子。”
“曾祖母说我是好孩子。”好孩子再回过父亲,默然不动坐上一会儿,又纳闷地自语:“胖孩子肯坐这车吗?二表姐更不肯坐。”
她的父母亲瞅着她笑。
……
宫车穿过长街,见到的人让一让路。在文章侯府外停下,小太监引着太监登门:“太后宣文章侯夫人。”
看门的人这一回心中有数,请他们门内客厅上坐敬茶,让人进去告诉侯夫人。
掌珠听过,不慌不忙去见婆婆。老侯夫人道:“我看着家,你去看看正经又有什么信来。”
“我不去了吧。”掌珠含笑。
老侯夫人问道:“平时你精神高,怎么进宫不去?你的祖母一定也在宫里,又可以看看添喜不是吗?”
掌珠欠身,恭恭敬敬的道:“自福王出事情,侯爷没有官以前,对咱们家人来说,出宫是难得的。”
老侯夫人叹一口气。
“自侯爷得官以后,祖母说上年纪,能不去就不去。但进宫是体面,又有这样的机会,又有添喜曾外祖母在宫里照应,媳妇的意思,请祖母去吧。”
老侯夫人动容,随即就没有放下来。她红了眼圈:“媳妇你一片心意,可是,你真的不去吗?”
掌珠从容道:“就说我受了秋凉,我去不得。”
老侯夫人用帕子揩揩泪水,带上掌珠亲自来见老太太孙氏。老孙氏也是错愕,随即满面堆笑推辞:“我有了年纪,这尊荣还是归孙媳妇吧。”
掌珠再三的请她,门上人也来催促,说宫里来人不耐烦。老孙氏才装扮上,由老侯夫人送出来。
太监不耐烦:“怎么这么久?我可以等,太后可不等。”
老侯夫人向前陪笑:“内相莫怪,我媳妇夜来受凉,我看她挣扎不动,重新请我家老太太,不知可能去吗?”
太监倒不介意,太后每回收到信,召见的老太太还少吗?太监漫不经心:“那就二位夫人请吧。”
老侯夫人喜出望外,她本来不敢说去。怕太后说蹭光儿去了好几个。但见太监主动说出,老侯夫人想起来。她的婆婆有了年纪,进宫去有个照顾的人也应当。
这就婆媳高高兴兴坐一辆车来见太后。
她们头一回见到,就对殿室中大箱子目瞪口呆,但还没有想到有韩正经的一份。
离太后最近的,是袁国夫人。镇南王也在这里,爱婿坐到太上皇身边,其下是瑞庆长公主。
张大学士的夫人有成算,虽然她的丈夫是太子师,但老太太却是忠毅侯夫人祖母,让安老太太坐在她上首。
连家、尚家是袁家亲戚,张老夫人也逊后一步。带着长女坐在最下首。
瑞庆长公主下首,是梁王老王妃,和阮英明夫人。
靖远侯阮梁明的夫人不争,让弟媳自己前来。
今天还多了几个人,宝珠的奶妈卫妈妈,是太后认得的。一个卫氏,一个红花,跟着宝珠去边城,太后眼里有她们。
执瑜上一封信里写到关安,令得太后想到天豹。对袁国夫人提了提,说跟去人的家眷在京,也要提携才是。
今天卫氏带着小卫氏在这里,把个儿子也抱来。又带上关安的妻子和儿子牛牛。
小卫氏和关安妻子都惶恐的眼睛对地,把孩子抱得紧紧的,一步也不敢出错。
但太后等人满殿笑语,这里热闹之极。
还有一个男人在,是连渊回京。
见文章侯府的人到,太后心情好,打趣她们:“你们又最后一个,下回早些。”
温暖的话语让老孙氏感激泣零,连声说着是是。老侯夫人悄悄儿的哭,没一会儿把个帕子哭湿。宫女有眼色,给她换上一条。
长公主每一回都最嚷:“人齐了,分东西吧。”
为什么每一回都人到齐才分,这要分上半天。是都觉得人到齐了,一起开箱子特有趣味,早就养成等凑齐的习惯。
连渊笑道:“是。”他亲手打开箱子。连渊也不笨,先开的是小王爷元皓。
太上皇和镇南王推敲着元皓的信,太上皇反复看了又看:“这是元皓的信吗?我不信是他亲手所写。”
这信里就是袁训让孩子们做的大鱼那篇文章,元皓的稚气话,经赵先生整理,送给袁训看过不错,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