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地方官吏足以胜任,所以李固建议应重新选派即勇而有谋、仁惠之余又胜任将帅的人任州刺史和郡太守,驻守在交趾郡,并暂时放弃难守的日南郡,把官民迁徙到交趾郡,等平乱之后,再命返回,同时还可以招募和收买蛮夷,让他们互相攻杀,如果有能够离间敌人内部、斩杀蛮夷首领的,朝廷许以封侯,赐以食邑,最后李固推荐祝良和张乔前往平乱。
于是乎,四府完全同意李固的意见,汉顺帝便就地任命祝良为九真太守,张乔为交趾刺史,二人果然平定了平乱,五岭以外地区恢复和平。
到了永和(公元136年—141年)年间,荆州盗贼兴起,长年不得平定,朝廷便于永和六年任命李固为荆州刺史,李固在到职后,便派官吏慰劳访问境内,赦免寇盗以前的罪恶,与他们从头开始,顺便收编了叛贼头目夏密的党徒六百多人,让他们回去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年时间,荆州所有盗贼全部投降,州内从此太平无事。
不过在这个时候,梁商已经死去,梁冀上位,所以在李固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赃的秽行,被高赐等人知道后怕受处分,于是就共同用重金贿赂当时的大将军梁冀,所以梁冀便让李固转任太山太守,这时太山盗贼屯聚多年,郡兵只有千人,追讨而不能制伏。所以李固到职后,全部将郡兵罢遣回去种田,只挑选留任有战斗力的一百多人,用恩信招诱盗贼投降,结果不到一年,贼人都逃散了,所以在杜乔等八使案察天下,杜乔到兖州后便表奏李固政绩为天下第一,李固得以升任将作大匠,先上疏推荐黄琼、周举等人,又推荐了杨伦、尹存,王恽、何临、房植等人,所以汉顺帝便下诏召用杨伦、杨厚等人,又调升黄琼、周举,任命李固为大司农。
之前,杜乔等八使案察天下,劾奏许多不法官吏,其中多半是宦官的宾客亲属,所以宦官常替他们求情,而朝廷便叫他们不必追究,但是旧时三府选令史,光禄署试尚书郎,到这时都靠关系特派,不再选试,所以李固便与廷尉吴雄上疏,认为八使所检举的人,应该赶快诛罚,选举署置,可以让有关部门去办,结果汉顺帝被他们的话说动了,于是罢免八使所检举的犯人,又从此减少特派,并责成三公、明加考察,朝廷都大加称赞,汉顺帝还采纳李固的意见,下诏各州劾奏太守、县令以下的官吏,为政有乖错不正、对百姓无益的,都免去官职;那些有奸秽重罪的人,一律收付诏狱。
到了公元144年,汉顺帝驾崩,由太子刘炳即位(即汉冲帝),由太后梁妠临朝听政,并且任命李固为太尉,与太傅赵峻、大将军梁冀参录尚书事。
汉顺帝驾崩之后,梁妠认为扬州、徐州盗贼太过强大,所以害怕消息传出会造成天下大乱,于是让中常侍诏李固等人商议,想等到遗诏所召的诸王侯到齐再发丧。
不过李固认为,“皇帝虽然年少,还是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动,岂有臣子反共掩匿么?古时秦始皇死在沙丘,胡亥、赵高隐瞒而不发丧,最后害死扶苏,以至亡国。近来北乡侯(刘懿)薨逝,阎皇后兄弟和江京等人也一起掩秘,便有孙程杀人之事。这是天下之大忌,一定不可以做的。”
于是乎,梁太后便决定听从李固的建议,连夜发丧。
在汉冲帝与汉质帝死亡之后,皇太后梁妠因为连遭不幸之事,将朝廷大权交给三公等辅佐大臣,而李固所提出的建议,梁妠大都予以采纳,凡是作恶的宦官,一律被排斥和遣退,天下人都期望政治清平,然而梁冀却对此深恶痛绝,毕竟李固抢了自己的权利。
汉顺帝时所任命的官吏,多数不按常规次序,所以官职混乱,所以等到李固当政时,奏准免职的官员有一百余人。这批被免职的官吏,既对李固怨恨,又迎合梁冀的意旨,于是共同写匿名信诬告李固,在奏章呈上后,梁冀面见皇太后梁妠,请求将奏章下交有关官吏查办,皇太后梁妠没有听从,所以梁冀对李固更加怨恨了。
在拥立汉桓帝一事上,梁冀先是劝说梁妠,先将李固免职,最后立刘志为帝(即汉桓帝),并且与宦官唐衡、左悺一道向汉桓帝诬陷杜乔说:“陛下先前将即位时,杜乔和李固反对,认为您不能胜任侍奉汉朝宗庙的祭祀。”
这时汉桓帝知道,自己又找到了两个合适的队友,由此在明面上表现得对杜乔和李固心生怨恨。
到了建和元年,汉桓帝初立,甘陵人刘文不服,与南郡刘鲔联合“谋立”清河王刘蒜,而李固、杜乔两人原来固然赞成立刘蒜也帝,但是他们二人并没有参与这次政治活动,结果工于心计的梁冀却巧妙地将这件事与李固、杜乔挂起勾来,这当然是极狠毒的一着,因为梁冀认为,在立帝问题上,汉桓帝对李、杜二人早就埋下私怨,如今又是刘文、刘鲔的同谋者,岂能为皇帝所容忍!
于是呼,李、杜两人被捕下狱,但是梁冀对李、杜的诬陷激起了社会的不平,李固的学生渤海王调,戴着木枷上书,与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也到宫门外请愿,所以梁太后怕事情闹大了,被迫放李固出狱,于是京师人得知,欢喜若狂,街头巷尾欢呼万岁,结果梁冀愈迫害李固,李固的威望就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