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黄巾起义的话,刘鑫肯定会被派到前线去与张角斗法了,所以到时候刘鑫就没法在黄巾起义中获得自己的利益了,而且这般仓促发生的黄巾起义,也不会对大汉朝廷的统治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不符合刘鑫的个人利益,因此刘鑫并不打算顺着刘虞的意思继续说话。
所以,刘鑫决定再告诉刘虞一些比较现实的东西,“伯安兄,你觉得像这样严重的事情,除了你就没有人发现了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吧,如今洛阳城内的所有有能力的人士,基本上都知道了张角的太平道是个什么东西,对于大汉统治的威胁又有几何,但是到现在还没有人将这件事情上报给陛下,这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他们都觉得还不是时候将这件事情告诉陛下,毕竟我听说早就有人将太平道的消息与坏处告诉了陛下,结果要么是不了了之,要么就是举报人落得一个被流放的命运,所以我也可以告诉伯安兄,太平道十有**在洛阳城内也有他们的内应,或者说是保护伞,比如如今已经控制了陛下的起居生活的十常侍,他们在暗地里已经掌控了陛下获取外界情报的消息渠道,我听尚书台的尚书令卢植卢子干说过,就连尚书台的奏折都必须经过十常侍的筛选之后,才能够上达天听,所以如果是十常侍作为太平道的保护伞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不需要多说了,陛下是不可能知道太平道的现状,而且就算是陛下知道了如今的太平道有怎样的规模,超出了一个正常的范围,但是只要十常侍从中作梗,恐怕陛下依旧会不将这些事情当做一回事的吧,毕竟伯安兄你我都是汉室宗亲,自然是知道这宦官对于陛下的影响力。”
刘虞在听完了刘鑫的话后,不由得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毕竟就像刘鑫所说那样,刘虞自然是知道宦官对于皇帝的影响力有多么的巨大,尤其是像如今的十常侍之于汉灵帝,“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这样的话,可是出自于汉灵帝之口啊,刘虞对此虽然是痛心疾首,但是也无可奈何,所以刘鑫在提到十常侍可能是太平道的保护伞之后,刘虞便知道就算是自己前往宫中,将太平道的那些事情都告诉汉灵帝,最后的结果肯定也会是不了了之的。
所以,想到这里的刘虞不由得再次叹了一口气,然后对刘鑫无奈的说道:“子期老弟,你说的对啊,如今的陛下对于十常侍,尤其是张让与赵忠这两人,更是深得陛下的信任,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当年陛下就是在他们的支持下清理了为祸一时的外戚窦家,陛下相信他们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过现在的陛下已经被十常侍们迷惑的神魂颠倒,这可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啊,可惜我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了,不过子期老弟,我想你应该是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吧!”
根据汉朝一直以来的潜规则,汉室宗亲们的权利都在一点一点的被历代皇帝所削弱,毕竟那一代皇帝不是愿意自己的子嗣继承皇位呢,谁都不想自己的亲戚突然冒出来夺了自己的皇位吧,毕竟在西汉初期,可是又不少手握重权的汉室宗亲起兵造反,意图篡位的,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刘鑫的那个便宜“先祖”淮南王刘安了,所以从汉武帝开始,便不断的削弱汉室宗亲们手中拥有的权利,以及享受的特权与好处,所以到了如今东汉末年的汉室宗亲,基本上大都数都是“安乐公”了,虽然享受着优渥的生活,但是手中并没有多少的实际权利,就像刘虞的父亲一样,也就担任了丹阳太守一职,连个一州刺史都不是,不像西汉初期那会,汉室宗亲可都是一个个割据一方的诸侯王,或者说是藩王。
当然了,这样做的结果也是有好有坏的,好的是这样做的确让皇帝对天下的统治力得到了提升,做到了真正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毕竟在西汉初期那会,皇帝能够直辖的土地也就大汉版图的一半左右,剩下一半都在各大藩王的手中,虽然在名义上是归于皇帝的统治,实际上皇帝对于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可还没有那些藩王打,而如今的汉灵帝则是已经将整个大汉控制在了手中,这也算是对皇权统治的巩固。
但是,这样做的坏处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大汉可以说从“家天下”变成了“人天下”,原本大汉是整个刘家的天下,如今却变成了皇帝所在的刘家一系的天下,甚至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除了皇帝所在的刘家一系之外,其他的汉室宗亲基本上都处于一种毫无存在感的境地,现在再拿刘虞的父亲出来说道说道,刘虞的父亲影响力也仅限于丹阳城周围罢了,而且就像刘备所自称的中山靖王之后,能够没落到子孙出来卖草鞋,都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境地,由此可见如今的汉室宗亲们已经被打压成什么样子了,而现在的皇帝肯定是乐意见到这样的情形,毕竟这样才能巩固他们的权利,当然了,这样做最大的坏处,那便是有可能会让外部势力劫持王权,就像汉灵帝当初的情况一样,势力强大的外戚窦家拥立了汉灵帝登基,变相的把持了朝政,但是其他的汉室宗亲都是敢怒不敢言,因为他们手上没兵没权,拿什么和外戚窦家斗?而且现在的十常侍乱政,汉室宗亲们还不是只能站在一边看戏,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可做的。。。
顺带一提,在董卓乱天下之后,王权的影响力大受打击,这次让汉室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