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六章 弘农杨家(1 / 2)

按照史料记载,如今的周瑜应该是一个七八岁的正太,加之又是刘鑫的小粉丝,刘鑫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把周瑜“拐卖”回成都的。

而且关于周异的“病死”问题,刘鑫更加倾向于阴谋论,所以为了周瑜,刘鑫也不介意救周异一命了。

所以,刘鑫觉得如果自己能把周瑜和周异“打包”带回成都,那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不过刘鑫也算是知道大汉人民的思想情节,所以刘鑫觉得“打包”带走周异一家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就算自己通过“预言”的手段将周异可能在几年后“病死”的消息说出来,周异可能也是会选择返回江东老家吧。

这就很麻烦咯。

不过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但是现在能搭上周异这条线的话,那刘鑫也算是与当朝太尉周忠扯上一点关系,日后在朝堂之上也能有一个人给自己说话了。

想到这里,刘鑫突然一拍脑袋,自己怎么还想着找人打听王允的消息呢,咋就忘了还有袁绍这个洛阳“本地人”呢?

刘鑫这也是和苏佳一样陷入了误区,昨天在商量关于王允的事情时,竟然忘记了袁绍这个在洛阳待了那么多年的“本地人”,而且袁绍也早已踏入仕途,虽然这几年暂时辞官,但是对于最近大汉官场上的事务也算是略有耳闻,自己怎么就忘记问他了呢?

想到这里,刘鑫不动声色的对袁绍询问道:“对了,二弟你对当今朝政还有什么了解吗?”

袁绍虽然没弄清楚刘鑫为什么会突然问这个,但是依旧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嗯啊,我对当今朝政还算是有些了解,虽然我三年前辞官,但是一直对于官场发生的事情有所关注,而且在洛阳这个太子脚下,基本上官场如果发生了什么大事小事,都不消三天的时间,就能传的满城尽知,所以我对于现在的大汉官场还是非常了解的。”

刘鑫点了点头,袁绍这么说刘鑫也就放心了,不过仍旧暗骂自己真是骑驴找驴,明明有袁绍这个情报员而不知道用。

于是乎,刘鑫装出有些随意的样子,开口对袁绍说道:“原来如此,那二弟你先给我说说,如今的大汉三公是那三位?”

大汉三公即是司马,司徒,司空,而这其中的司马等同于太尉,在黄巾起义之后的东汉末年,司马一职被置于三公之位之上,太尉替补进了三公之列,到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曹操将三公之位合并为了丞相,这也是曹丞相的由来。cad1();

其中司马与太尉相当于大汉的军事最高长官,何进这个大将军在名义上还是属于司马的管辖范围,但是在实际上何进根本就不听从司马的管辖,而司马也没有任何办法处置何进,而且因为大汉各地起义不断,地方部队的自主权被逐渐放大,司马的真正权利就越来越小了;至于司徒一职就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主管各类政事,不过到了如今十常侍乱政的时代,司徒一职的权利不断缩小了,毕竟政见不能上达天听,司徒相当于被十常侍架空了;而司空则是大汉时期的监察御史,专门负责管理监督大汉的官员,当然了,如今的大汉官场早就是一池黑水,各种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的官员层出不穷,由此可见司空是多么的不作为。

所以如今的大汉三公,虽然地位看似崇高,权利极大,实际上的情况非常尴尬,基本上没有多少实权,类似于一种傀儡状态,或者说位于中央的高级官员,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尸位素餐的状态,他们基本上不会做什么实事,都在为自己的家族,为自己个人谋求利益罢了。

如此大汉,吃枣药丸。

袁绍一听,笑着点了点头,开口对刘鑫说道:“大哥你这就问对人了,最近这两年大汉三公之位变动的还挺频繁的,我的父亲袁逢如今就身居司空一职,而司徒则在去年换人,现在由如今名气正盛的王允担任,至于司马一职则是由杨家家主杨赐担任。”

刘鑫面色平静的点了点头,但是心里却是泛起了波澜,没想到现在这大汉三公之位与历史上变动的那么大。

袁家能在大汉三公之位中占据一个位置,这也是在意料之中,刘鑫表示对此毫无意义,毕竟四世三公的名头可不是用来说说的。

而提到四世三公,除了指代袁家之外,也能够指代弘农杨家,因为弘农杨家在西汉丞相杨敞之后,其玄孙杨震官至太尉,号称“关西孔子”,然后杨震其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杨彪尽皆位列大汉三公之位,用“四世四公”来形容弘农杨家才更加合适。

而这杨赐字伯献,因为其父亲杨秉官至太尉,且以忠正而闻名,又精通儒学,因而有许多的门生,拥有很高的名望,因此杨赐少年时便传承家学,研习儒术,常常隐居教授自己的门生子弟,而且作为大汉数得上名号的“官二代”,杨赐一开始并不热心于仕途,所以当地州郡长官屡次礼命都不接受。cad2();

要注意,这里的州郡长官都是“礼命”杨赐,而不是征辟或是征召,可见弘农杨家之势大,哪怕是太守刺史都不敢对当时还是白身的杨赐失了礼数。

后来,杨赐才受大将军梁冀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