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岳做事有点儿虎头蛇尾的意思,半岛三京降了两京,他就上船离开了。
他来北军,原本就不是要代替北军总部指挥打仗,只是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关心一下父亲,把他的半岛战略意图贯彻下去,同时为北军总部撑腰,进一步增强杜壆、萧嘉穗的威望。
之前开完战前军事会议,具体怎么打,他就不管了,放手任北军总部干,各营大将来问他这方面,他都一概回应:去问你们的司令和参谋长。绝口不谈军事政治事,只谈家常只论友情。
至于每次重要大战他都参与,是要在战场进一步观察一下北军的素质,兑现军事会议上对全体军官承诺的:我将和你们并肩战斗。并不干预参战将主的现场指挥调度。
赵岳很清楚在政治军事上,他的优势在对历史的预知和对世界的准确认知上,制定总体战略布局是他最拿手的,这世界无人可比,具体的政务和战争,不是他擅长的,也不感兴趣,争斗打仗是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现实逼迫的,他不得以而为之。
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交专业的人去干。
况且,就算他全能,就算他是真神,也不可能事事都去亲历亲为。方方面面事得有其他人才负责去做。集众智力量,才是改造社会,推动人类发展的根本。
至于对新征服占领地的残酷决策,赵岳不在乎谁指责。
君子国是没前途的。只擅长坑自己人的伪君子国更没前途。
以强硬凶残手段对待异族外国、整治世界,让中国后世子孙没有周边无穷无尽的烦恼威胁麻烦,这账怎么算都最划算,况且,对异族的长远未来未必不是好事,对世界整体发展更有利。
赵岳问心无愧,心情坦然,心中的战略目标不会有任何动摇。
在萧嘉穗部进攻拓俊京时,杜壆部分兵扫荡不降的地方武装力量。这节骨眼闹出了个小插曲,有个叫弓奇的家伙自称是弓裔后人,也就是高丽朝前面那个半岛王朝的王族后人。
高丽开国王建和北宋赵太祖差不多,本是前朝大将,后在特殊历史时期凭军权取得了半岛统治权。
历史的真相永远迷蒙在时光迷雾中。
这个弓奇到底是不是前朝王族余孽,无论是此时还是赵岳前世都无人能确知,但历史上确有此人出现过,为夺回弓裔政权,暗地找了些能人帮手处心积虑搞了个造反军事组织,妄图推翻腐化的高丽统治,恢复他家的昔日权威荣光,却在历史上也属于搞笑派,没折腾几下,就被腐化不堪的高丽王朝泯灭了,只制造了些社会创伤,由此可见其实力与野心是多么不匹配。
这一世,因为有沧赵集团插手半岛事务,弓奇造反条件好了很多。
这家伙就象《天龙打尽,然后挥部下一万骑兵凶猛杀了过来。
之前,总部觉得陈达、杨春二人实力不够强,为增加史进部的战斗力、充分发挥骑兵的冲击力,又把赵岳在辽国收的双锤猛将兄弟柠佐、柠佑派去为冲锋陷阵副将。
强大的海盗骑兵逼来。弓奇被此前为蛊惑鼓舞人心而放的豪言壮语架住了,下不来台了,不能缩城里单纯玩守城防御战,必须出兵在外和海盗大战一场取得胜利兑现豪言。
另外,此刻他的兵马已经由原来具有的三万左右用于造反的民间军事实力,在添了城中官兵,又加上新投军的各路“英雄好汉”和地方豪强的支持,兵力暴涨到近十万,其中也有两三千骑兵,弓奇觉得有如此雄兵,就是野战硬打,以十万对区区一万海盗,也有必胜可能。
弓裔军留两万守城,出兵八万主动出击,在离城二十里外一有利地形摆开阵式。
史进在行军途中得斥候报告,带大军慢慢赶路积蓄马力,到达弓裔军阻击地点两里外举望远镜放眼仔细观瞧。
只见弓裔军分左中右三部。
中部为主力,当道阻击,远远望去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头,不知有多少人,列阵前排是刀盾兵,其后是长枪兵和弓箭手,这种布置是这时代最典型的以步阻击对抗骑兵冲撞毁灭方阵打乱防御布局的军阵,大宋边军抗击辽与西夏军通常也是如此布置。
左右两部利用了此地地形,都驻守在小高坡上,都是万人左右,阵前列着严阵以待的骑兵,估计各有一千多人马。骑兵不列于中军当道,列于两侧坡上,方便居高临下放马冲杀,也利于对抗骑兵冲杀。
仰攻爬坡肯定大大影响战马速度。以低打高,无论是近战还是弓箭远程攻击都更不利。
单说弓箭,站在高处射箭,同样的发射能力却无疑能把箭射得更远,更有杀伤力。
“看这阵式有板有眼有章法,弓奇部下有精通军事的能人啊,不全是狂妄自大的草包。”
史进笑着赞扬一句。
陈达闻言不屑笑道:“可惜他们见识落伍了,自信自得太早,看他一会儿怎么痛哭惨嚎。”
众将哈哈大笑。
史进也笑了,等大家笑够了,顿时收敛神情严肃起来道:“这伙棒子妄图复国,加上保家园的动力,还是有一定抵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