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比赛有了很大差距,但这是足球比赛最为正常的变化,因为人不是机器,体能有限。
两分钟后,局面被动的巴塞罗那还没有做出换人调整,皇马率先做出本场比赛的第二个调整,伊斯科替换状态较为低迷的哈梅斯·罗德里格斯。
虽然随着去年夏天哈梅斯·罗德里格斯君临伯纳乌,伊斯科的出场时间受到极大压缩,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竞争,也没有怠慢训练,兢兢业业,保持着极高的竞技水准,所以在关键时候主教练安切洛蒂总会选择派上伊斯科,改变进攻方式。
伊斯科速度不快,脚下技术极为娴熟,而且节奏感非常强,因此在速度不快的情况下往往还能够形成突破。
安切洛蒂换上伊斯科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利用伊斯科的盘带能力找找任意球。
唐铮状态非常不错,头顶脚踢帮助球队扳平比分。
本场比赛的第二个进球更是轰出世界波,不难看出他的状态火爆。
安切洛蒂希望伊斯科的突破帮助球队获得位置较好的任意球位置,然后利用唐铮的绝佳状态取得反超比分的进球!
除了伊斯科加强突破,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也尝试内切。
不过唐铮和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的任意球脚感似乎都不是很好,非高即偏。
皇马连续获得连续前场任意球,恩里克也意识到了安切洛蒂换上伊斯科的意图,所以他趁着死球机会拉着哈维交代几声,要求场上球员要优先站住位置,不要盲目出脚。
恩里克见招拆招,安切洛蒂却没有放弃造犯规的战术思路,因为任意球和远射一样是可遇不可求,反正现在常规进攻方式无法找到巴塞罗那防守漏洞,倒不如尝试唐铮和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的脚感。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欧冠半决赛第二回合的任意球争夺发球权的风波后,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没有再抢夺绝对主罚权,而是跟唐铮保持着上赛季的主罚制度。
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的脚感跟本赛季大部分时间一样,很差。
唐铮对定位球的掌控非常到位,非高即偏跟他追求角度有直接愿意,因为他的任意球往往偏的并不多。
唐铮知道安切洛蒂是想通过任意球解决比赛,但是唐铮没有想着单靠任意球,所以在这段场面相对胶着的情况下是有观察巴塞罗那防守球员的策略、选位和补防。
虽然至今为止还没有暴露出什么问题,而巴塞罗那的两个丢球也是在于定位球,但不代表巴塞罗那阵地防守无懈可击,毕竟巴塞罗那被世人所熟知的是传统的Tiki-Taka战术,是进攻。
哪怕随着哈维老去和淡出首发阵容,这种传统踢法也在传承着,只是很多时候锋芒被MSN组合所掩盖。
※※※
七十分钟到八十分钟之间,巴塞罗那和皇马的防守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因为到了这个时间段大家体能都受到很大影响,一旦后方先丢球,很有可能是致命的!
巴塞罗那想要拿赛季第一座冠军,皇马想拿到本赛季第二座冠军,因此谁都不想输给对方。
再说……这场西班牙国家德比受到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关注,输球的后果谁都可以想得到。
不过比赛从0:2到2:2,现场评论席的解说员大部分都倾向于扳平比分的皇马。
从唐铮加盟皇马以来,巴塞罗那还没有击败过皇马,而且是输多平少。
唐铮状态又如此好,皇马还有什么理由不赢球呢?
反超比分,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随着时间越来越少,巴塞罗那主教练恩里克变得越来越紧张,他有种不祥的预感,似乎皇马很有可能反超比分!
梅斯塔利亚球场的狂热氛围跟所剩时间是成反比的,时间越少,他们爆发出的声势越大。
当然,这是针对皇马球迷而言。
此时此刻,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国王杯决赛的拜仁球迷跟巴塞罗那球迷有着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仿佛回到2009年夏天到2013年夏天之间这段拜仁慕尼黑的黑暗时间。
转眼间,比赛来到八十五分钟,巴塞罗那做出全场比赛的第二个调整。
法国后卫马蒂厄替换伊涅斯塔。
央5解说员看着即将进入球场的马蒂厄,挑眉道:“难道……恩里克是想将比赛拖入加时赛?”
很快,他得到了答案。
替补出场的马蒂厄搭档皮克,从而将马斯切拉诺推至后腰,搭档布斯克茨,进攻组织完全交给哈维。
毕竟哈维年龄偏高,哪怕替补出场,也不能指望他在进攻的同时肩负防守。
将中路防守完全交给马斯切拉诺和布斯克茨,恩里克很放心。
也就是说恩里克的这个调整是针对防守,他比较担心哈维的防守不足会给球队最后关头带来灾难。
事实上,恩里克的选择没有错,哈维和伊涅斯塔的防守意识偏弱,指望布斯克茨一夫当关是很不现实的,而且马蒂厄能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