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主张‘文以载道’,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本文是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借此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不肯从师学习甚至讥笑别人从师的士大夫阶层,有着鲜明的针砭时弊的作用。”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我们实在不应该背弃古道,大家以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