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失望地攥紧了拳头。
杜鸿渐的态度,意味着他也转向了李俶,成为李俶背后的追随者之一。而原本,在李亨心目中,杜鸿渐算是中立人士,不偏不倚。
李亨无奈地望向孔晟,而孔晟也用淡漠的目光回望着皇帝。李亨认为为孔晟说话的人势单力薄,竟然只有李系一人而在孔晟看来,皇帝完全是在瞎扯淡,在满朝文武面前故作怯懦之态,其无奈尴尬的表情多半是出自表演。
孔晟心里冷笑起来,既然皇帝要演戏,那么,老子就陪你们好好演一场大戏。皇帝要把老子当成棋子,玩弄于股掌之中,那么,老子就反客为主,客串一次过河无敌的小卒吧。
一念及此,孔晟突然拜伏了下去,朗声道:“陛下,臣有几句话说。”
李亨深吸了一口气,“然。”
“臣当日蒙郭令公举荐出仕,以士子布衣之身自江南赴河南任职宋城县令,至今一年有余。一年多来,臣在河南募兵安民,恪尽职守,与叛军连番苦战,侥幸功成。但正如李书杜大人所言,这是夏邑军将士群策群力血战之功,非孔晟一人之功。而臣已经连番被朝廷和陛下擢升,深感陛下隆恩,早已不胜惶恐。”
孔晟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
郭子仪的嘴角微微一抽,孔晟将他点了出来,无疑让他处在了某种尴尬的位置上。
“陛下,臣勇赴国难,是尽大唐百姓士子之本分,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在河南浴血奋战不畏个人生死,是尽臣子本分,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孔晟出仕也好,整军也罢,并无个人私心。今安贼节节败退。朝廷平叛已进入尾声,大唐天下安定乾坤康宁指日可待,臣心甚慰”
孔晟缓缓抬头来目光清澈平静,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臣至此。特向陛下请辞,请陛下恩准臣辞去一应官职军职。还孔晟布衣之身,返回江南故里隐居。”
满朝文武皆惊,很多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亨嘴角抽动。面色变得有些难堪。他心里明白,孔晟这是不满失望之极。在用这种方式逼迫自己表态了。
“孔晟,朕不能准。”李亨烦乱地摆了摆手。
孔晟拜伏在地,低头暗自冷笑不语。
李俶也是微微有些愕然。他万万没想到。孔晟竟然怀着功成身退的心思。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倒也不为己甚。走就走吧,既然孔晟离开朝廷,那么就不足为患了。
但李俶也好。他背后的臣属也罢,都不能主动提出来让孔晟请辞为民。因为这样一来,无疑给天下人落下挤兑功臣的口实,让征战沙场的军队将领心寒齿冷。
郭子仪轻叹一声,出班道;“陛下,孔晟文武双全,又在军中有万人敌之名,叛贼闻风丧胆,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可准其辞官为民。臣特请陛下加封孔晟为洛阳刺史、关洛行军副总管,随臣率军进驻洛阳,北上东征平叛!”
郭子仪不得不出面了,尽管要因此得罪李俶,他也顾不得了。
一来是孔晟是他举荐出仕的人,若是以孔晟如今之战功,得不到升迁,他面子上也不好看。
二来在他看来孔晟的确是罕见的人才,若是让这样的人辞官为民,浪费且不说,还要让朝廷被天下人诟病。
李揆闻言,立即反驳道:“陛下,万万不可。洛阳乃东都,关乎朝廷根本,将洛阳交给一个不及弱冠的少年郎治理,实在是儿戏之极。”
郭子仪有些不满地望着李揆淡淡道:“李书,孔晟当日曾光复洛阳,并稳定洛阳局势多时,熟悉洛阳情况。一旦本帅率军征伐叛贼,洛阳便为大军后防和长安屏障,洛阳主官必须要允文允武才能承担重任,李书可有更合适的人选吗?”
李揆针锋相对:“张镐在洛阳,足以承担重任,何必另外委派他人?”
郭子仪气得冷哼一声,拂袖退下,再不多言。
反正该说的话他也说了,该做的他也做了,最后的决断还是要皇帝来下。
杜鸿渐沉吟了一下,又抬头观察了一下皇帝的脸色。杜鸿渐心里很明白,若是给孔晟实职并加兵权,李俶这边肯定会激烈反弹,但无论如何,皇帝也不会准许孔晟辞官为民,因为这不仅仅是人才不能得到利用的事儿,会让皇帝和朝廷沦为天下万民的笑柄话把儿。
开玩笑啊,用人的时候让人家拼死上阵杀敌,不用人了就反过来要卸磨杀驴,将来还有谁会再冒死为皇帝效命?
“陛下,臣以为,孔晟的战功及万人敌之名,怕是有夸大其词之嫌疑。臣观孔晟,文弱书生,实在不宜再入军中统兵了,不如加封孔晟为正四品的中书侍郎,入中书省为官任职,用其才学专长,也为朝廷和陛下理政之膀臂。”
杜鸿渐大声道。
在杜鸿渐看来,擢升孔晟为一个正四品的文职散官,也算是堵了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又不至于让李俶反弹,堪称两全其美,算是各自让一步。
郭子仪轻叹一声,心道若是如此,也算是勉为其难了。尽管对于孔晟来说,这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