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归闹,大家都还是要做正事的。
西千佛洞这边的洞窟不多,不少还很残缺,急需修复。但里面的壁画和雕塑,无疑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多看看,多感受感受,对他们这些搞音乐艺术的人来说,好处非常大。
秦放歌也用手里的摄像机,把研究员的讲解一并记录下来,他们这次有优待,能去很多普通游客去不到的洞窟,欣赏到更多的文化精髓,已经不单纯是佛教的艺术了。
女生们也都还在议论,在石壁上画画写字这样的方式,似乎比书本纸张流传得更久远。也可以像是在青铜器上铭文,但想要大规模的保存,似乎这样开凿石窟是最好的方式。而这,也不是几天就可以完成的,一直持续了好几百年。
在西千佛洞参观了一个半小时,秦放歌谢过讲解的研究员后,和女生们一起离开。
这天的第二站是阳关。提起阳关,大部分人能想到的就是王维著名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大家又根据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谱写了经典的乐曲《阳关三叠》,并广为流传。可惜的是后来曲谱失传,现今的阳关三叠,也都是后人改编的。
除了阳关,还有玉门关,这两个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因丝路而兴,也因丝路而衰,渐渐的,也就成了丝绸之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沿途大漠黄沙,荒无人烟,秦放歌他们所乘坐的车孤独的前行,他用手里摄像机,拍下了前方那一览无遗的地平线,近在咫尺,却又总是遥不可及。浩浩然的天地间,伴随前行脚步的,只有外面呼啸的风沙。感觉时间与空间都在这里被无限放大,极目眺望,天地茫茫,仿佛就是时空的尽头。
女生们出来采风,很少乘车走得这么远,仿佛在走一种永远触摸不到的边际。好在她们人多,除了各自的感怀外,倒也不会太过孤独。
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抵达阳关,可昔日丝绸之路上辉煌的门户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燧遗址,残破而孤寂的耸立在墩墩山上,凝望着浩瀚的天空。秦放歌他们这样的后来人来参观,凭吊一番,也不得生出万千感概。
他还是用摄像机将这些画面和场景记录下来,脚下这条路,就是古丝绸之路。
女生们心思比较细腻敏感,千年之前,古人走到这里,出了阳关往西,便是无故人之地。而千年之后的她们,在这里驻足深思,那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就好像触摸到了易逝而又永恒的时光,感叹人类生生不息的探索脚步。这万里丝绸之路,和她们的音乐道路,何其相似,也让大家特别有感怀。
参观完阳关遗迹后,他们还去附近的阳关博物馆看了看,里面收藏了不少从阳关出土的文物。此外,也有不少复古的人造景观,比如观景台,烽火台之类的,秦放歌就没什么兴趣,只在远处拍了拍,就赶着去吃午饭。
午餐夏雪早就联系好,是在阳关附近的农家吃的,这里的葡萄最是出名,但这时节不对,她们没能吃上新鲜的葡萄。秦放歌他们也就买了些葡萄干,作为路上的零食吃。知道他们一行人是搞音乐的后,这些能歌善舞的乡民们,也就给他们展示了种族天赋。
这也是秦放歌此行的目的之一,收集民间音乐,这些鲜为人知的旋律,既有凝重也质朴,更多情。他也用摄像机把这些美丽的音乐记录下来,除此之外,他还记录下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小河流水的叮咚声,大漠风沙刮起来的呼啸声……
秦放歌的耳朵对声音特别敏感,更多丝绸之路独有的声音,其实不是记录在摄像机里,而是直接记录在他的脑海中。
享受完美食,欣赏了美妙的音乐,宾主尽欢之后,秦放歌他们继续踏上旅程,前往玉门关。
提到玉门关,他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是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和阳关差不多,古时雄关要塞的痕迹都没留下多少,断壁残垣都很难觅,唯有几块石墩立在那里,仿佛像人们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化。
遥想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千年之后,只有前来凭吊的游客,时值淡季没多少游客,秦放歌一行人算是最为浩荡壮观,惹人注目的了。有女生在,除了感怀外,少不得也要拍照留下点来过的痕迹,陈天虹她们也让秦放歌把大家拍得漂亮点,说的锻炼他的拍摄水平。
夏雪则解释说这边有修建专门的影视城,很多电影电视都是在那拍摄的,像这样原汁原味的遗迹地址,其实并不适合拍电影。但夏雪也说了,对她们做音乐的人,这些地方的意义肯定更大。
他们也发现玉门关附近有好几个日本游客,秦放歌也带着加奈子几个上去跟他们搭了话,他日语水平相当不错,和人家正常对话都没问题。这些日本游客对丝绸之路的兴趣特别浓,导游夏雪见得多了倒也不觉得奇怪。
林宝卿滕舒婷她们则在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