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坦白(1 / 3)

几个教授相互望了两眼,邓红梅抢在大家前面收了秦放歌这个学生,倒也为钢琴系做了些贡献。

秦放歌这家伙还想请这些教授们以及吴泓芹师姐给点建议,其他嘉宾上台表演之后也都是这样的节奏。

系主任杨睿却是笑着说,“你创作的曲子,该怎么演奏,你这个作者最有发言权,就刚才这两首前奏曲和赋格,我们都觉得相当精彩。要其他作品的话,我们可能还可以给出些点评和意见,要不,弹首歌德的第二谐谑曲怎样?”

秦放歌没有回答,而是把求助的目光投向邓红梅,邓红梅出言鼓励他弹,还说,“歌德的这首谐谑曲是他唯一的一首具有谐谑性质的一部作品,好好表现!”

她都这样说了,秦放歌也就只能硬着头皮上。

他也知道,歌德年轻时候被迫离开祖国,从此以后就再没能回去过,他的一生是不幸的,这也体现在了他的大部分音乐作品中,浪漫中总是带着悲伤和忧郁。这首谐谑曲,旋律优美,热情奔放,音乐情绪时而轻盈飘逸,时而热情奔放,并没有特别的悲剧性的冲突。有人评价说是歌德的这首谐谑曲肯定是创作于幸福美好的时刻。

这些背景资料,都装在秦放歌的脑海中,想要演奏这样的曲子,就必须对创作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歌德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代表,秦放歌自然会下狠功夫去熟悉他的精力以及他的作品。

他也没有耽搁时间,调整了一下之后,就开始演奏。

这首曲子,虽然也有炫技的成分,但却是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学生们都能攻克的。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情感的处理和表达,细节当然也是相当重要的。

当初苏云飞参加国际歌德钢琴大赛的时候,就选择了这首谐谑曲作为参赛曲目,并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

钢琴系的这些教授学生们,听各路大师名家演奏这首曲子,就算没有百遍最起码也有十遍。他们自然听得出来,秦放歌不管是在细节还是情感的处理上,都和苏云飞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或者说,他根本和其他钢琴家的演奏,完全不在一个路子上。

这样极具幻想性和戏剧性的曲子,给秦放歌自由发挥的余地可是相当大的。在他手里弹出来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一首热情奔放,富于浪漫气息的音乐诗画。

而且,秦放歌发挥出了他的优势,在细节和音色的处理上特别出色,更把作品的故事性表现了出来。感觉他自己在演奏的时候,更多地,还是从歌德这个作者的创作意图去理解,解析这首曲子。

每一个段落层次,秦放歌都弹得特别清楚明晰,而在人物的感情刻画上,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轻柔而浪漫的触键,用娓娓动听的琴声,表现出了那种细腻无比的内心情感。

而右手上那委婉动听的旋律,又和左手优美的分解和弦相互交错,彼此辉映,把浪漫美好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众听来,就像是一出浪漫华丽的戏剧。

让吴泓芹她们羡慕的是,秦放歌有双灵巧独立的大手,这里的技术型难题根本就难不倒他。连吴泓芹自己甚至是一些钢琴名家,都不能处理得特别完美的展开部的第302小节的地方,他都显得举重若轻。

他所演奏出来的音高和音强,也并不是突兀的,而是通过前后的对比体现出来。在的部分,他更是将这种因为对比,而放大并增强的冲突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秦放歌的踏板用得很少,他似乎更乐于在键盘上,体现这首谐谑曲的音乐性。

最后的尾声阶段,秦放歌也很好地将那种无以伦比,气吞山河的气势表达了出来,突出谐谑曲的戏剧性。

一首八分钟的曲子,让整个教室里的教授和学生们,有了现在听音乐会的感觉。

台上的秦放歌彬彬有礼,从容自信。

杨睿带头鼓掌,大家也都纷纷跟上,掌声持续了约有两分钟,是整场钢琴演奏音乐会最为热烈和持久的掌声了。

大家都是这行的,弹得好坏还是分得出来的,这样的演奏,和他们自己平时的练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享受了这样的听觉盛宴,他们自然不会吝惜自己的掌声。

吴泓芹这个音乐会的主角,也丝毫没有被抢了风头的觉悟,她还把巴掌拍得最欢。

钢琴系的副主任周娅舒还点评说,“你的演奏让我仿佛听到歌德自己在台上演奏一样!”

秦放歌连忙谦虚说,“周教授过奖了,我只是按照自己理解的歌德来演奏。”

周娅舒叫他不要谦虚,还夸奖说,“我听过很多人演奏歌德的这首作品,你今天的演奏,才真正打动了我。”

秦放歌更是诚惶诚恐,杨睿还笑着说,“你的表情要是再丰富一点,就更完美了!”

秦放歌笑不出来,他自己是不太喜欢那种太夸张的表情,即便他的音乐很激情和热血。

邓红梅却点评说,“有些地方感觉还是没能处理到最好,以你的能力,是完全能够做到最完美的。”

周娅舒则讲,“可能他有自己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