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的国家大剧院,主题依旧还是歌剧《唐璜》,现在周秀英他们排练也是直接在歌剧演出大厅里。接连五个晚上的演出,不光对歌剧演员们的要求特别严苛,对大剧院管弦乐团的指挥和演奏家们,同样是高标准,高要求。
秦放歌这家伙认真起来的话,任何一个音符都逃不过他的耳朵,对指挥家于大伟来说,其实也同样如此,身为指挥家,音准是最必须具备的天赋。
于大伟也乐于见到秦放歌帮着调教管弦乐团,他这个指挥,说实话,有时候都不是那么服众,乐队成员或许表面听从他的排练指挥,但私底下不知道说什么呢!人的想法千奇百怪,而且大家都是搞艺术的,心高气傲得很,谁也不服谁。指挥于大伟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就是不要说穿就好,没必要,也犯不着。
秦放歌的话,大家墙都不扶,必须要服他的。
他的天才和实力在那摆着的,团员们可以在心底对于大伟说,你说我演奏得不好,你行你来试试啊!但这话绝对不敢对秦放歌这样讲,那无疑是自己送脸过去给他打的。
这货确实超级变态,不管小提琴还是其它乐器,都玩得特别得心应手,而且基本都达到了演奏家级别的水准。弦乐组的就不说了,秦放歌的手指一根根和独立了一有思想样的,大家都巴不得这手指是长在自己身上的。管乐组那边,也没什么人想跟他比肺活量比控制气息什么的,这货的男高音怎么唱出来的大家心底都有数,也真没必要难为自己。
《唐璜》的音乐,对管弦乐团成员来说,有相当多可以进步的地方。当然,久了多少还是会有些趋于审美疲劳的,但这是他们必须做的功课,练得越久,也就越熟练。将来出国的时候,也能拿到出手,谁都不想被人看轻,他们也都不例外。
秦放歌自己的话,也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他在学着指挥管弦乐团,他的那首第一交响曲(也就是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首演的时候,可能就是他自己亲自上场指挥了……得提前演练好,装逼什么的他装得多了,也都有模有样的,但还是心中有底,他才能装得更好。
但对于他这个作曲家来说先,指挥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往的那些大作曲家,指挥自己交响乐或者歌剧首演,都是相当普遍的事情。
但像秦放歌这样,出演自己歌剧主角的,还是破天荒的第一个,好像没几个既是作曲家又是歌唱家的,了不起小提琴演奏家钢琴演奏家……
秦放歌这也算开了先河,往后一百年,肯定会被人津津乐道。沈建萍翟丽音于大伟他们都经常这样打趣他的,秦放歌一般都哈哈笑笑过就算。
而歌剧演员们和管弦乐团成员,以及在场的工作人员们,除了勤奋工作外,也是能享受到相当福利的,给每天的生活,增添一些额外的乐趣。
那就是秦放歌的返场曲,每天都会提前排练的,主要是管弦乐团的练习,他自己演唱功底没什么问题,但要和管弦乐团配合才行,清唱的效果还是没加伴奏的好。
这也是在场众人最享受的时刻,听秦放歌的歌声,总能让大家忘记生活的烦恼。
在歌剧院里负责打扫卫生了十年的老大爷,姓赵,他是从国家大剧院建院至今,就在这里工作。也听了无数的歌剧排练,绝大部分时候都避之不及,也只有秦放歌参与排练的时候。他才会主动来听,这天也不例外。
歌剧厅里的观众大都很文明,但不讲素质的也不少,卫生也都是每天都搞的。
秦放歌又发放福利,他为今晚准备的返场曲,是一首法语的咏叹调。在歌剧历史中,法语歌剧是仅次于意大利语歌剧数量的,这跟法语和意大利语的发音有关。昨晚秦放歌所用德语唱咏叹调的话,其实效果就还是没到最完美的状态。不过他自己是作曲家,调整这些倒是挺容易的,而且,也就一首咏叹调,不是整部歌剧,工作量也小很多,他可以从容应对。
一般而言,每晚的返场曲,他都是当天再进行排练的,主要也是考虑到管弦乐团成员的工作量。时间也是安排在下午,让他们趁热打铁,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要再拿不下来的话,还是自己退出会比较好。
秦放歌也是挺有意思的,给管弦乐团的曲谱上仍旧是没有中文翻译的,所以,即便是管弦乐团的成员,听他唱了之后,仍旧没有听懂他究竟唱的什么……
但这真的不要紧,也算是帮助了大家,免于被剧透的烦恼,如果是看得懂的中文翻译,脑子多少会受些干扰的。既然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这样的,大家心想着,反正听不懂,就干脆不去想这头,单纯从音乐性艺术性上来欣赏,就是最好不过的。
而排练返场曲的时候,也是歌剧厅里人最多的时候,大剧院的工作人员们也都不傻,消息也都是相当灵通的。
连扫地的大爷都特意赶了过来,虽然他并没太多的音乐细胞,判断标准也很简单,好听或者是不好听。
秦放歌今天的法语咏叹调,旋律仍旧是优美动人的,也特别招扫地大爷的喜欢,用他前些日子就讲过的话来说就是,“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