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大江东去(2 / 3)

绪也是比较复杂的,既有襟怀超旷、识度明达,也显露几分壮志难酬,末路英雄的本色。

就仿佛苏轼这在长江边上一声浩叹,带着几分伤感,几分无奈,几分悲凉,当然,还有更多的情感,则是满腹的壮志豪情,未曾被现实处境给磨灭,这也正是苏轼的伟大之处。

站在后人的角度看,秦放歌倒是觉得不管是苏轼还是李白,在政坛之路走得坎坷其实是好事,不管是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当时的百姓,以及对后人来说都是如此。

古时的文人总是想一展才华建功立业,修身齐家平天下。但要认识到,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天赋去走仕途的,做个文学家诗人这样的多好又能千古留名,当时那些仕途得意甚至权倾朝野的,如今知道的他们的又有几个?

秦放歌有这样的理解,自然也会反应在他的音乐中,比起苏轼的词作来,也有了更多的豁达和淡然。这其实也是时代不同,看问题也有很大差距造成的。

要完全表达苏轼的情怀,秦放歌再天才也做不到,都是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再创作的。就如同他自己,也完全不去强求别人演绎他作品的时候,能完全按照他创作时候的想法,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在古琴幽幽声中整首歌曲结束,现场观众似乎都还沉浸在刚刚的音乐中,保持寂静一阵,才响起激烈的掌声,和之前稀稀拉拉掌声的场景截然不同。

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家都相当熟悉,但对此都有各自的解读和理解。对秦放歌和锦瑟华年乐团合作,他们都有自己的判断。

激烈的掌声,就是他们表达心意的最好方式。

网上的两个直播间里,观众们则刷弹幕和礼物来抒发他们听后的感受。

“我歌不愧是音乐天才,这首歌曲演绎得简直无懈可击!”

“完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震撼的歌曲!”

“把苏东坡的那种豪情和无奈都完美的诠释了出来,我给一百分!”

“视觉听觉的完美享受,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直播!”

“室友听后已疯!”

“作为一个学声乐的学生,对哥哥我只说一个字,服!哥哥就是我们的榜样!”

“同样男高音,我和小哥的差距为什么就那么大!”

“又一首经典诞生!”

“为什么没用在新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中呢!”

“苏老先生泉下有知的话,可以笑得安详了!”

“有没有人和我有同样感受的,感觉自己的身体都在跟着我歌的歌声一起产生共鸣!”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样的共鸣现象,在现场听过的人应该最有发言权,之前也常听她们讲。”

“谁能解释一下这样的现象,真的很神奇!”

“这样的共鸣,其实就是声学上的共振!一般指的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比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最明显的就是大队人马不能以相同频率齐步过桥,要不然很容易直接就把桥给震蹋造成伤亡。”

“我在现场,真的会有共鸣,这种感觉真的很神奇!”

“有木有直接高.潮呀!”

“楼上好污,但我也想知道!”

“同问!刚刚那好像是个妹纸呢!”

“不用想,绝对湿了!”

“想知道的自己亲身去体会!我只能帮你们到这了!”

“喂,节操呢!房管在哪里,赶紧出来洗地了!”

“洗地两个词用得精髓,我赵日天再次拜服!”

“污污污!”

弹幕总是这样,一不小心就往奇怪的方向滑去了。发布会现场的情况就要好多了,尤其是那些媒体记者们,之前只听人家评论秦放歌的现场如何如何牛逼,甚至有说直接听他高音达到高.潮之类的夸张话。

现在到他们亲身体验,即便是没太多音乐细胞的,那种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共鸣基本也能感受到,甚至都觉得过去说得太谦虚了,是难为情吗?完全没必要呀!

而且,谁也不会打心底承认自己有眼无珠,不懂欣赏音乐艺术的。

“这歌声有毒!”

“他唱歌的时候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

“是放大招了吗?”

掌声之后,记者们为确定刚刚是不是真的发生过,还是如他唱的那样,“人生如梦”,相互交流起来,这才发现,大家的感受都差不多。

“简直妖孽!”

当然,也有真正懂音乐的,看这些同行眼里还带着几分鄙夷,“少见多怪!以后多听听音乐会,多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吧!”

“卧槽,拽得二五八万的!以后有机会还是多听听音乐会吧,免得被人鄙视。”这话基本都是藏在肚子里没有说出来的。

黄晓佳这主持人是在持续了好几分钟的掌声结束之后才上台的,一上去,她就勐夸秦放歌,“你这作曲编曲真是绝了!还有你们这完美的演绎,我这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