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赢家(一)(2 / 3)

看,这些技术要在全欧洲的范围内流传开来,大概需要几年到几十年不等的时间,但如果总结归纳到书籍里面的话,那传播速度就会大大加快了,因为这些技术书籍一旦出版,很显然不仅仅会是荷兰人来购买,别的国家同样也会,这对于提高欧洲的生产力水平极有帮助,而这显然也是东岸人的目的之一。

毕竟,这些年来,随着东岸工业生产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从欧洲进口的商品数量也日益减少,这使得东、欧间的贸易越来越不平衡,许多国家在考虑限制进口东岸的商品,就连联合省这种友好国家也不例外。考虑到这个因素,以及平衡各国工业实力的考虑,东岸人这些年来已经几次向荷兰转移了部分落后的技术,帮助其提高生产力水平,可以有更多的商品对东岸进行出口,同时也更好地与英格兰人对抗——比如在英国人发明并推广焦炭炼铁之后,东岸共和国立刻向联合省转让了这部分技术,当然这也是荷兰人的强烈要求——只是效果如何就很难说了。

而说到技术转移,其实在华夏东岸共和国政府的规划内,排在第一梯队的始终是各海外殖民地,其实主要就是指新华夏岛,因为其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其次才轮得到其他地方,比如澳洲、黑水什么的。至于像俄罗斯、奥斯曼、印度、中国这类人力资源丰富、地域也很辽阔的大国,则坚决进行技术封锁,如非必要绝对不进行任何技术转移,以免损害华夏东岸共和国自身的利益。

当然了,以上这些所谓的技术转移,从来也只涉及那些相对低端的技术,比如东岸人早期使用的水力、畜力或风力机械,早期的熔炼炉、鼓风机之类的设计,如果会危害到东岸共和国自身工业生产的话,那是被严厉禁止出口的,在这一点上,梅毒病人统计调查局一贯看得很紧,一有抓到,立刻以间谍罪判处绞刑,绝无幸免——虽然他们的努力并非没有可供指摘之处。

而东岸人往联合省转移了如许之多的技术,也是希望能借他们的工业能够稍稍起来一些,毕竟这个星球如果光是东岸一家技术进步、其他国家都没啥起色的话,显然是玩不下去的——真要是这样的话,演化到最后,东岸共和国自身的技术也将很难再进一步,贸易也会陷入停滞,其间所损失的利益,显然比提携对自己友好的国家小很多。要知道,吃独食可从来都是不能长久的!

“李大使,贝福兰先生的印刷工场雇佣了超过300名工人,如果生意很忙的话,有时候还会临时加雇,在阿姆斯特丹400家出版商(此时出版商一般都有自己的印刷工场和销售书籍的店铺)中,规模已经算是最大的那一批了,非常了不起。”克里斯蒂安·德海尔一边领着李晴参观着工场,一边介绍道:“对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开始选用贵国靖江造纸厂生产的高档用纸了,而在以前,这些纸张主要是进口自英格兰和意大利地区的。”

“他们的纸张没我们的白,生产成本也比我们的高,自然没我们的有竞争力了,谁让他们没有工业化的机械和氯气、漂白液之类的化学品呢?”李晴心里默默想道,“要不是扬·贝福兰联合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莱顿、乌得勒支、海牙五大出版中心的商人们与我国签订了为期十年的纸张供货合同,谁吃饱了撑着授权他们出版一大批书籍啊!”

参观完扬·贝福兰的印刷工场后,李晴又应邀去了对面的一家天鹅绒店铺看了看。店铺里的商品都是从联合省的“纺织城”莱顿(同时也是大学城)运来的,质量上佳、价格不菲,与意大利的高档丝织品一起,从来都是东岸的进口大项之一。李晴来到这里后,也象征性地买了一些,打算赠送给别人。

随后他发现店里居然有许多上了釉的瓷器,这令他有些惊讶,因为看这些瓷器的风格完全是在欧洲生产的(其实后世历史上1650年荷兰代尔夫特的瓷器制造商就第一次烧制出了欧洲风格的瓷器,德意志地区此类瓷窑在1650年代以后也日益增多),后经询问果然如此,只不过因为质量和“逼格”不如从中国进口的同类商品,始终卖不上价罢了。这就如同法国、意大利、越南、波斯等地的丝织品一样,始终不如中国的同类商品卖得上价,令李晴觉得颇为遗憾,因为东岸人设在巴塔哥尼亚的第二陶瓷厂正卯足劲要出口瓷器去欧洲呢,他仿佛已经预见到了他们的滑铁卢。

下午四点钟,一行人结束了参观,然后在主人的邀请下,乘坐马车前往郊外的庄园共进晚餐,届时据说还有另外一些有名的商人、贵族或艺术家会过来。前往庄园的路上,闲极无聊的众人一同聊起了如今正发生在英格兰与联合省之间的战争,李晴发现,这些联合省的商人们对刚刚过去的1665年极为失望,因为海军在卑尔根的失利极大助涨了英格兰人的嚣张气焰,大量联合省的运输船在海上被俘虏或击毁,物资短缺(还好不算严重)、人心惶惶,商业市场大受冲击,每个人的钱包都瘪了不少。

而更令大家感到恼火的事,德维特议长为了赢得这场战争,按照他所信任的海军上将德鲁伊特尔的意见,斥巨资1200万盾重建海军,大家多多少少都被迫出点了血,因此对其不无吐槽也就很正常了。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