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智利的进展(三)(1 / 3)

1665年10月1日,利马卡亚俄外港难得地飘起了一阵细雨,这在这个极为干旱的地区还是甚为少见的。在平常的日子里,这里多是以漫天飞舞的沙尘、酷烈的阳光以及灰暗萧瑟的低矮灌木为主要地理特征的,一如东岸人在佛得角群岛上所见到的那样。

不过,你若以为利马乃至整个利马检审法院区都是不毛之地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利马及其周边地区虽然干旱缺水,但一直以来都是秘鲁总督区相当重要的小麦和玉米产区,出产的谷物行销至北边的基多、巴拿马以及南边的查尔卡斯检审法院区。这其中的奥妙主要还是当地密密麻麻的农业灌溉系统,即从内陆高山处引水到沿海低地平原,以灌溉遍地的农田。

这个庞大的水利工程始于公元前一千年,是印加帝国时代创造的奇迹,后来被西班牙人接手下来后妥善维护、修缮,至今仍在谷物生产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南巴塔哥尼亚地区十多万东岸民众日常生活所需的谷物,除少许自产外,大部分就是从利马等地进口的,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真是惊人的伟业,没想到在我们看来愚昧落后已极的印第安人,居然也能建造起如此壮观的灌溉体系,看起来很像是蜘蛛网,不是么?”南铁公司总裁茅德胜从“控制东方”号战列舰下到了码头上,朝落后自己半个身位的姜耀辉少校说道。

“是啊,我是第一次来到秘鲁。老实说,我很吃惊,真的。”姜耀辉少校看了看充斥着异国风情的卡亚俄外港,说道:“当然要不是有这么强大的农业灌溉体系,他们又凭什么出口大量玉米、小麦、烟草、辣椒、西红柿、南瓜、扁豆、笋瓜等农作物到南巴塔哥尼亚呢?唔,貌似还有大量苹果、鳄梨、菠萝、可可、甘蔗、咖啡、番荔枝等经济作物,总之这些年秘鲁人出口农产品和热带巨木到南锥,是发了大财了,这从他们这里日渐增加的种植园数量就能看得出来,其国内应当也已经出现了大批种植园地主阶层了吧……”

在秘鲁、新西班牙两大总督区培养专属于自己的买办阶层,这些年来一直是华夏东岸共和国政府为之努力的方向,并在持续推行近二十年的时间后,似乎已经出了相当一些成果,这从活跃在毛林、利马、瓜亚基尔、巴拿马、阿卡普尔科等地的进出口商人群体就能有所体现。不过,光培养一个进出口买办阶层似乎还不足以让以工业立国的东岸上下放心,在国家情报总局的建议下,执委会批准了由工商部、南铁公司联名提出的方案,大力进口秘鲁的农林矿产品,在其国内培养出一股本地化的大地主阶层,让其与主营东岸商品的买办阶层勾结起来,彻底掌控秘鲁、新西班牙两大地区的基层,绞杀当地一切可能存在的工业资本,挤走来自半岛的殖民资本,最终使得这两个面积辽阔的富饶总督区沦为东岸的奶牛。

这个计划目前看来运行得一切顺利,尤其是在十大港口开埠,秘鲁、新西班牙国门洞开之后,当地仅存的工业体系有加速瓦解的趋势,目前基本已看不到有任何复苏的迹象了。比如,当年墨西哥城名噪一时的丝织业就在罗洽联合纺织厂花样繁多、物美价廉的产品的冲击下,破产倒闭数年了,衣食无着的纺织工人如今大概要么加入了矿山挖矿,要么前往乡下的种植园谋生。只有少数一些纺织工人,才能依靠自己的技术在一些偏远的、东岸商品无法辐射到的地区艰难谋生,也是够可怜的,但这就是残酷的市场经济,没什么好说的。

“种植园地主近些年确实涌现了不少,大部分以土生白人为主,少部分是新移民过来的半岛人。”作为南铁的新总裁,茅德胜实现显然是做过一番功课的,至少是仔细调查过作为南铁主要财源的西班牙秘鲁总督区的情况的,因此只听他继续说道:“种植园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奴隶的极大需求,印第安人是不够压榨了,因此西班牙种植园主们将注意打到了黑人奴隶身上,你看看库拉索岛上,除了盐就是黑奴,荷兰西印度公司的财务状况能够有所改善,不光靠我们,西班牙种植园主的需求也是之一,当然后者最终指向也是我们,毕竟是东岸的市场需求催生了秘鲁与新西班牙繁荣的种植园产业嘛。”

“另外,由于西班牙王国特殊的政治体制以及殖民地一百多年来的传统,秘鲁、新西班牙两地基层的市镇议会近些年来也越来越多地被这些买办商人或种植园地主所控制,他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强,以至于很多新来的半岛人往往无法从他们手里捞到什么好处。”茅德胜又说道:“而他们力量的增强,对我们来说也是极为有利的,而且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种植园或进出口商业,很多殖民地官员(收受地主或买办的贿赂)、教会人士(放贷给地主或买办)也或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这个经济利益链条之中,尝到了甜头的他们自然会慢慢维护起目前的秩序,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天大的好处。”

说完后两人便再没多说什么,耐心地在码头上等待西班牙使者的到来。上午十点钟,安赫尔·布拉沃特使代表新任秘鲁总督德洛伦索来到了卡亚俄码头,将茅德胜、姜耀辉等人接往了利马城区的某座豪华别墅内。而在他们离去后,“控制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