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崇明沙碇泊地上,廖逍遥拎着一份宪兵队送上来的情报,眼泪都笑出来了。信是大顺左营几位重量级老将写来的,这些人在刘芳亮麾下多年,资历极老,同时也位高权重。此番之所以写信过来,主要还是由于去年年底刘芳亮不幸于郧阳府病死,但左营五万余将士的归属未定,来自大顺中央李过的意志与左营重量级军头激烈碰撞,一时间竟然无法决定下一任权将军人选。
当是时也,名义上的大顺皇帝、统领后营中营的李过,打算将中营宿将张能送上左营权将军的宝座。无奈左营诸将坚决反对,并公推刘芳亮生前收的养子、左营果毅将军刘忠贵为左营制将军,与诸老将们一起暂摄军务。
而且,左营的这帮杀才们怕自己不够分量,还写信给东岸人请求施加压力,力促刘忠贵上位,为此他们还许了相当的好处,这事让一直担忧对大顺集团控制不住的廖逍遥喜出望外,笑得嘴都合不拢。
左营诸将之所以这么做是有理由的。盖因这么些年来,清廷的攻击重点始终是在湖广、江西一带,顺军可谓是首当其冲。这多番惨烈的大战之下,湖北等地即便原本再富庶,也都成了一片白地,地方生产被极大破坏,根本不具备支撑诸营数十万大军长期作战的能力。
因此,大顺军政集团一面将已经膨胀到三十多万人——各部胡乱拉壮丁,充斥着各种战斗能力低下的兵员——的部队进行瘦身,裁汰下的不堪战的兵员多安排到湖南、江西一带进行屯垦;同时他们也与地方士绅进行妥协,大搞起了“修正主义”,甚至还开科取士(虽然应者寥寥),这都有效缓和了地方矛盾,使得他们得以不再将大量部队与精力投注到弹压地方上,压力顿减。
当然了,若要与数量上二十万的清军长期拉锯,光靠以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也许大顺自己的屯垦能解决粮秣和一部分钱的问题,但却无法根本性解决军械消耗的问题——这在以前一直是满清的巨大优势——大顺自己搜罗来的铁匠固然能锻造、修补一些冷兵器,但数量还不够,东岸人设在养马岛、济州岛、黑水、崇明沙等地的修理工坊每每都要处理大量的损坏兵器。这还不算,去年(1658年)全年,东岸共往大顺集团售卖了渗碳铁制矛头十万枚、标准长矛杆一万五千根、弓八百张(产自济州岛)、火枪一千六百杆、大小火炮十八门(火枪大炮皆是为了替换顺军损坏的部分)、铠甲一千具,另外还有一些弹药、药品及杂物,售价很低,基本是半援助的性质了,有力支援了顺军与清军的连番大战。
可以说,没东岸人的这些援助,顺军只会如同历史上那样,几番拉锯之后越打越弱,最后被清军击败。顺军自身当然也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哪怕自己对东岸掳掠人口的行为十分反感,顺军大将郭升在江西依然配合了东岸人搜罗人口的行动,为此哪怕担上了相当骂名(江西地方百姓会怀疑顺军能否保护他们,进而怀疑这个政权的合法性)也在所不惜,可谓是相当卖力。
大顺左营诸将经裁军后目前尚余五万多人,偏居郧阳府一带,但素来与东岸联系紧密(刘国昌、刘世俊、张家兄弟都是左营将官),故此番面对左营系统的权力更迭,他们下意识地便想引东岸人为奥援,也不管这是不是犯了李过的忌讳。
东岸人面对这送上门来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廖逍遥已经决定,马上写信给烟台的常司令,请求他即刻制定计划,尽快评估当前局势。要知道,这可是一个不错的敲打顺军的机会,东岸人有必要让顺军知晓,即便现在南北试图议和,你们也没有任何资本与我们叫板,进攻南明宝庆、衡州、永州、建昌、抚州、南安、赣州诸府的军事行动必须停止下来,不然我们有的是手段制裁你等。
老实说,东岸人现在调解的明顺纷争有些不力。这次由中、后二营主力数万人担纲主力发起的战争,对李过来说,可是提高权威的志在必得之举,绝不容他人破坏。但站在东岸人的立场上,却也不希望在这个关节点上顺军与南明爆发大战,要知道,别看南明渣,可大顺也不是一年半载内能灭掉他们的,而这无疑就给了清军机会了。因此,这种行为绝不能姑息,必须予以严厉申饬,否则抗清大局极有可能崩坏。
“将我这封回信抄送烟台常总司令一份。”廖逍遥将一份给大顺左营诸将的回信亮了亮,说道。副官看了后大声应是,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走了信纸,到一旁奋笔疾书了起来。
廖逍遥推开窗户,窗外不远处便是浑浊的江水,此时已是黄昏时分,潮水上涨得十分迅速,原本白天裸露在外的滩涂地都被潮水淹没了。十几艘在滩涂地搁浅了一天的小船晃晃悠悠地浮了起来,然后朝停泊在深水处的大海船行去——崇明沙上修了个大型物资储备仓库、一个小型煤炭堆场,经常有船只往返运送各类物资,眼前这些小船便是了。
停泊在深水处的大船是两艘新到的移民运输船,隶属于本土移民部。话说本来东岸政府已经连续两年没有投资建造新的移民船了,可在远东搞了四十五万移民的“大新闻”传回本土后,执委会诸公一面唉声叹气,一面暂停了许多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