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7年6月25日,骤雨方歇。
尚未修完的模范堡工地上,库尔汉将身上的橡胶雨衣扯了下来,面色凝重地看着征发来的朝鲜夫子抬着尸体。尸体很多,粗粗统计有一千多具,这还是在城下或壕沟边的呢,如果算上前方原野中零星散落的尸体的话,估计得有两千多具了。这样大规模的死伤,在人丁不丰的阿穆尔河流域,已经不能算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了。
在这场厮杀之中,东岸方虽是以逸待劳、倚城而战,但也前后死伤了五百多人,其中大部分出自调来本地助战的朝鲜御营厅官兵,他们当时被清军白甲兵决死冲击,一时没顶住阵势大溃,两千余人被撵得到处都是,其情其景惨不忍睹。好在据城而守(很多是没修完的半拉子城墙)的黑龙江保安团官兵战斗意志顽强,人数也不比清军少太多,加之装备精良且有黄衣大炮助阵,总算将来袭的清军杀得大败。
“已经是一年来沙尔虎达组织的第四次攻击行动了吧。”库尔汉站到了半截城墙上方,看着静静流淌着的松花江——两艘东岸海军炮艇正懒洋洋地在河面上游弋着——喃喃自语道:“看来这模范堡(后世佳木斯市)的修建确实是结结实实打在了清廷的七寸上,沙尔虎达明知不敌,也没法再装看不见了,唯有硬着头皮来攻,不然博格德汗就要拿他治罪了。”
其实,库尔汉猜得没错,随着东岸人沿江沿河渗透的势头越来越猛,清廷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无他,生活在这片区域的原住民们在长期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养成了极其现实的性格,一旦他们发现满清的博格德汗无法为他们提供庇护,那么他们自然会另投新主,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东岸人,总之不会是博格德汗的臣子。
而随着背离满清的部落越来越多,那么满清在附近区域筹集粮草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筹集粮草的难度大了,那么他们的作战半径必然大受影响,而作战半径受到影响,那么对周围部族的控制力也会进一步下降,这简直就是个恶性循环。
可与满清不同的是,东岸的后勤运输就从来没有问题,只要大江大河能通的地方,东岸的内河浅水炮舰就能把人员和物资以清军想象不到的速度运抵前线,这样光靠砸物资也能砸死清军了,清军凭什么与东岸斗?
“尼哈里,你来说说沙尔虎达现在是不是条死狗了?”库尔汉跳下半截城墙,一把逮住正在监工看守下挖排水沟的尼哈里,用挑衅的语气问道。
尼哈里在之前的一次进攻行动中不幸被俘,目前已在工地上劳作多日,苦不堪言。故他虽然是清军中层将官,可现在却也是丝毫硬气不起来,面对库尔汉的诘问只能唯唯诺诺,让人看得好生没趣。
库尔汉随手丢开了真成了一条死狗的尼哈里,转身盘点起了手头的实力。在自己的恩主莫大帅离开这么多年后,他仍然牢牢把控着黑水保安司令部最为精锐的治安队五六百名斥候,靠的就是够忠心、打仗够勇猛、侦查够得力,因为无论谁来当大帅,那都得倚重他,不然这仗就没法打了。
这次修建模范堡,他库尔汉便向常大帅毛遂自荐要求来这边镇守,常开胜思来想去后便也同意了,然后命他挑选一百名精锐斥候到模范堡出任骑兵中队中队长。与他一同到来的,还有黑龙江保安团团长兼模范堡守备司令王世传,此人亦是在东北打拼多年的宿将,由他掌军的话诸人也都更为放心一些。此外,出任炮兵中队长的则是定远军校炮兵科毕业的陆军少尉廖得功,此人业务精熟、为人一丝不苟,训练起炮兵来非常严格,最大的缺点大概就是缺乏实战经验了,不过这在守城战中似乎问题不大。
步、骑、炮兵加起来足有近两千人的东岸军队,如果再算上充数的朝鲜御营厅两千多兵丁的话,这小小的模范堡周边(包括城池和码头区)竟然云集了超过四千战兵,这在远东黑水地区绝对是个了不得的数字了,足以震慑得各部落喘不过气来。
这不,模范堡修建一年以来(其中因为冬季材料运输不便而停工了数月),经东岸扫荡而被迫屈服——很多都在随后被强制迁移到了阿穆尔河下游地带——的土人部落民已经超过四千五百人,这些人以前可都是向满清博格德汗交税的,有时候可能还服一些兵役,可如今全归了东岸了,变成了东岸的税基和兵源,这如何能让满清不急?如何能让他们不怒?
于是乎,沙尔虎达再也坐不住了,在上禀北京朝廷后,于一年内四度攻击东岸人的模范堡修建工地,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次竟然组织了七千余兵马,可惜均在以逸待劳的东岸大军面前被击退了。到了后来,清军补给不足、士气低落的名声即便是助战的朝鲜士兵都有所耳闻,因此在面对清军攻击时各部都还算能够做到从容不迫——当然朝鲜人要困难些——然后耗到清军粮食吃完自己走人,这仗打得不要太轻松。
而清军既然啃不下东岸人设立的模范堡,那么就别怪生活在附近区域内的部落民们用脚投票。这样一来,宁古塔与模范堡之间的缓冲层也渐渐消失殆尽,双方之间直接的武装冲突大增(多数是骑兵之间的小规模交手),人员、物资补给困难的清军大为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