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8年6月2日,义成县以南,晴。
“棉、糖、茶、烟、腰果、椰子的生产,某些采矿部门,部分木材生产均属于出口部门。它们的发展取决于大西洋彼岸的需求与利益。其中一些部门(如棉、糖的生产)与本土经济有直接关系,并有一定的限额产量,其他部门的主要目的就是收入,解决就业。出口部门的发展虽然起落极大,但速度相当快,而供应本地消费的部门直到80年代初实际尚未有充分的发展。因此,本地很多县乡不得不支付大量资金用于进口食品。正因为这一点,而不是因为供应本地消费的部门特别落后,迫使地方政府特别注意这类部门。”
“现已形成的区域经济结构,决定于义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结构。首先,出口作物椰子树、腰果树、甘蔗、剑麻等的种植趋向在沿岸或大河谷地,各个地区的专门化取决于自然特点。椰子和剑麻是偏北部靠近葡萄牙殖民地沿海地带的主要作物,甘蔗种植于河谷,腰果的种植较少,因为最适宜种植的土地都在葡萄牙人手里。偶有一些粮食种植农场(稻谷、玉米、小麦),多是由本土的国储粮公司经营的,一般位于成皋县南部。”
“工业在区域结构形成中仅仅只占有一部分,除了国营的成皋煤矿及义成铁厂之外,其他工业经济比较惨淡,一般是作为沿海各专门区域的农林牧渔产品的出口加工而存在的。义成港几乎占据了本地区60以上的工业产值,大部分港口都不是工业城市,而是作为农产品出口集散中心而存在的。”
“义成地区的沿海地理位置,造成反映生产布局总特征的特定的运输区域结构。这个结构的特点是在自然条件和经济方面有利的港湾(义成湾)发展起较大规模的海港业,而另外一些地理位置虽然不差的港口,其发展则受到抑制。发达的港口又是铁路干线的集散中心,铁路和公路从海港深入内陆,内陆采矿区和出口农作区通常位于运输干线两侧。”
“可见,经济区域结构的特点是沿海地区和出口干线集散地区优先发展,而远离运输干线的内陆地区的开发则受到抑制。这种经济向沿海发展的情况,是多数濒临海洋的国家或地区的特点,是其经济殖民地性质和以出口为经营方向的反应。”
“咳咳,吴秘书,这话可说得诛心了啊。殖民地这种词也敢说,你还是不是政府干部?”义成地区行署专员黄超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看着自己的秘书说道“我和你说过多少遍了?或从口中!当年你爷爷就是个大嘴巴,你爸也差不离,你还是这副德行。唉,这一家子祖孙三代啊,都要毁在这个上面。咱们义成地区可是本土,你要搞清楚!”
当然说这话时黄超略略有些虚心。义成地区——甚至包括西边的河中地区——虽然在法律意义上是华夏东岸共和国的正式国土,但实际情况呢?正所谓“亲疏有别”,它们和大西洋彼岸地区的新大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在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数额、落地项目的多寡以及移民配额的限制等等。另外,源于当年执行下来的政策惯性,河中、义成两地的殖民地经济色彩还是有些强,让人无可奈何。
义成地区行署的官员似乎也不大为本地考虑。从第一位派出专员邱海洋开始,历经肖敬宗以及如今的黄超,虽然不能说完全不为本地考虑——比如排除万难抢来了义成铁厂项目——但人家真的更愿意跟着中央的指挥棒走,为此哪怕暂时牺牲本地区的利益。
肖敬宗当政那会,因为尚未开始“苦难的行军”计划,义成地区的发展还是有声有色的。当时,粮食种植与经济作物并举,煤矿、铁厂项目红红火火,义成公路、铁路项目历尽艰辛也执行了下去,成皋县南部、西部也搞起了许多水库和灌溉水渠,为本地区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典型了良好的基础。但现在呢?为了迅速筹集资金,赚快钱弥补财政窟窿,义成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经济作物的产量连年增长,虽然确实赚取了不少金钱,但整个地区的经济结构慢慢变得畸形,说是殖民地结构的经济一点也不夸张。
黄超上台后,继续紧跟中央不动摇。他除了暂停了原本已经打开了局面的义阳湾一带的后续开发项目外,还取消了从成皋县向西清剿黑人土著、扩张新地盘的计划,一门心思向北发展,为行军铁路的修建拼上了老命,这让义成、成皋、义阳三县的民众诟病不已,觉得自家的利益受到了漠视与损害。
黄超本人自然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因此,在为行军铁路忙活了整整一年之后——他甚至把地区行署办公室都从义成港搬到了成皋镇——他终于又回到了海岸线,来参加这边一家木材加工厂的落成典礼。
木材加工厂位于甘陵乡(后世蓬塔·杜欧鲁小城附近),一座临海的小城,目前大概有两千多人口,设立于数年前,经济不温不火,目前在朝棕榈油种植业方面发展。其实这里本来不该就止这点人口的,但上头不喜欢往这里塞人,而是把他们都送往行军铁路沿线的汜水、广武、止戈、光辉等几个定居点,充实当地人口,以便能尽可能多地食品方面的补给。
与甘陵乡差不多的还有两个定居点,分别是信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