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今天已经六十多岁了,数十年戎马生涯所积累下来的伤病,壮年时或可还能不当回事,可在已经花甲之年的当下,却折磨得他分外难受。
人,不服老不行啊!
吴三桂深深地叹了口气,在老仆的搀扶下坐到了餐桌前。今天的早餐一如既往,小菜、咸鸭蛋加米粥,非常清淡,但吴三桂却很是喜欢,雷打不动地吃了几十年,并且还逼着自己的儿女妻妾跟着一起“享用”了数十年,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个人的支配欲。
是的,即便已经是一身伤痛的暮年,但吴三桂仍然不放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乃至部将,他习惯掌控一切,指手画脚,即便是已经明确作为他事业接班人的儿子吴应麟,他也颇不放心,什么事都要过问、什么事都要插手,让人很是无语。
如马宝、夏国相、胡国柱之类的心腹手下,曾经不止一次地劝过吴三桂,是该放手让实际上的继承人吴应麟(吴应熊虽然是名义上的世子,但身处北京,无暇脱身,自不可托付平西王的基业)锻炼锻炼了。吴三桂一开始也是应允的,认为确实要给自己的继承人以锻炼的机会了,因此将他送上了d府知府的位置,正儿八经地当起了地方父母官。
可谁知吴三桂老毛病不改,三天两头在d叫儿子过来述职,然后横挑毛病竖挑刺的,搞得吴应麟战战兢兢,沮丧不已。后来更是什么事都事先请示,个人全无主见,这d府知府当得跟个傀儡似的,忒没意思,政务能力的锻炼更是无从谈起,吃喝玩乐倒是跟下面人很是学了一套。
吴氏父子两人这般作态,当真是让下面人好生失望,对自己投身的这个藩镇的未来也起了诸多不确定感。一些“聪明人”为了日后考虑,开始私下里与外界势力进行接触,当然90%是与清廷暗通款曲,与顺军方面有所勾连的人是极少极少。究其原因,大概还是因为大顺地不过三省、兵不过二三十万人的缘故,在庞然大物般的清廷面前确实有些不够看。相信若不是最近一年多顺军左营在夔州府一带打得有声有色,并获取了一定的胜利的话,压根就不会有人与他们进行联络的。
“最近下面儿郎老是来和我哭诉乏钱,老夫是烦不胜烦。前些时日交给你办的商事,现在如何了?有没有眉目?”吴三桂这人商人家庭出身,几十年来一直打打杀杀的,因此家里规矩倒也不算重,繁文缛节并不多,在与老臣老仆们非正式场合会面时,也不会称孤道寡,随和得很。
吴三桂刚才说的所谓商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如今他靠着一个四川养了六七万大军(其实不止,在川北还有几千满洲大爷和三万陕甘绿营需要协饷),前阵子还刚刚经历了南征大战。虽然成功击败了西营余孽,攻取了半个贵州,但算起账来,其实是巨亏无比的贵州那个“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的穷乡僻壤之地,即便搜刮得再好,又能得几个钱呢?
更别提,现在又多了一批倒向他的墙头草土司,这些人在西南一带颇有影响力,吴三桂为了拉拢他们,很是下了一番本钱,这些因素都叠加在一起的话,即便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自古富庶,短期内也是吃不住的,吴三桂不可避免地感觉到了财政方面的紧张,因此他就把脑筋动到了商人头上。
而说到生意,以四川的地理位置来说,其实也就是与湖广、云贵和陕甘三个方向的贸易了。其中,与云贵间的贸易其实没什么好说的,量不大,品种也不多,川南更不是什么富庶之地,因此多年来一直处于三条贸易线中的垫底位置;而与云贵间的贸易相比,四川通往陕甘的商路就要繁华许多了,西北所产的牲畜、皮革、羊毛等商品大量涌入川中,换取四川的茶悠地说道:“马宝无能,丧师失地,这都几年了,他还一直没能收拾到了西营余孽李定国那两万多兵马,竟然还让他们占着川南一些府县。虽然都是些穷乡僻壤之地,丢了也没甚紧要的,可这屡屡围攻不下,靡费那么多粮饷,却也说不过去。那李定国,当真有三头六臂不成!”
“马宝无能,王屏藩也一塌糊涂。坐镇贵阳城两年,也没有平定周边局势。孙可望小儿,屡屡遣兵偷袭,杀我将士、夺我粮草,王屏藩好歹拥有二十营精锐,竟然不能挡之,要之何用!”说到这里,吴三桂终于有些火气了,开始历数起了手下这么多将领这些年来的不是。
比如在夔州战败以致丢了半个夔州府的夏国相,吴三桂就很是说了一通,怒斥其当年轻敌妄为,以致损兵折将,让顺军那等贼寇余孽多了许多州县,甚至还杀败了来援的部分陕甘绿营,至今牵制了吴三桂大量人马,且一直没法将战线恢复到战争爆发之前。
说完夏国相后,胡国柱这个另一位心腹将领也受到了吴三桂的抨击,说他在贵阳之战的关键时刻没能果断出击,动作迟缓,以致孙可望这个贼酋溃围而出,遗患今日。否则的话,当初斩了这个南明朝廷的大将,说不定他的人马就可携此胜势直入昆明,抵顶大局了。
吴三桂发火这通时间,老仆在一旁一直没说话,保持着沉默。但他的内心之中,却也在为吴三桂默默悲哀的,所谓英雄迟暮,大概就是这样子吧。现在他老了,打不动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