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万人待运,足足可以令远东所有的移民船运输到1673年结束(1675年抵达本土),这说起来都是梁向俭的政绩了。同时,也更坚定了东岸政府平衡远东局势,以捞取利益和人口的想法。
1670年8月5日,几艘走印度洋航线的移民船抵达了珠江口,然后下锚碇泊在了虎门的亚娘鞋岛一带。自从1637年英国威德尔商船队袭击并摧毁了虎门炮台后,这里就日渐废弃了下来,因为领有广东的李成栋不想花费巨额资金修复炮台——东岸工程师曾经给出过李成栋预算,指出光大口径、长身管的海防火炮的采购、安装就要十万两银子,此外炮台本体、要塞的建造、修复也是一项大工程,如果再加上人员的招募和培训的话,那么一次性支出三十万两银子都不无可能,当然这其中也有东岸人大肆虚报妄图牟取巨额利润的因素在内,只可惜李成栋没上当。
而李成栋既然看不上这里,那么自然有人会捡起来。这不,江志清在听闻此事后,立刻嘱咐手下人前往虎门炮台一带走访、踏勘,然后给出一个东岸人在那里修建要塞式炮台的可行性方案。军事工程师的回馈总体来说比较乐观,他们指出原本虎门炮台(含有多处炮台)在三十多年前被英国商船炮轰并登岛作战后损失颇多,当时很多火炮被英国人俘虏,其余的也被其毁坏,后来无论是明朝政府还是后续统治的李成栋,都没有拨款对其进行恢复,这大概是因为他们都不是海洋政权的缘故吧。
等到1670年的今天,就连炮台的主体建筑在也日复一日的风吹雨打之中朽坏不堪了,东岸人能够利用的,怕是也只有当年的地基了,其余砖头、石块、木料等建材都得就近采购或从他处运来,修建起来的成本只怕不会很低。不过,看起来江志清的决心还是比较坚定的,他一面从已经颇为紧张的财政中拨钱,同时也让台湾银行出出血、赞助一部分欠款,反正他也觉得炮台对台湾银行的好处最大,让他们出点钱真不算过分。
毫无疑问,这个炮台修建起来后,自然不是留给李成栋享用的,而是东岸人拿来切实控制珠江航道的利器,届时整个珠江航道的贸易也都将掌握在东岸人的手中,就如同当年荷兰人控制了南尼德兰斯海尔德河出海口进而迫使其贸易转向一般,控制了珠江出海口的东岸人,也可以随意控制流域附近的各种商业行为了,这里面的好处简直无法想象。
目前,或许是李成栋对这个炮台的修建的后果没有太多直观的感性认识,或许是他有求于东岸人,或许是多年前东岸大军在澳门城外击败葡萄牙人的战斗太过震撼人心,总之李成栋对此并没有什么太过激烈的反应,就像是默许了东岸人的举动一样。
就这样,东岸人开始在原虎门炮台的遗址上破土动工了,而第一个建设的便是亚娘鞋岛的炮台了。该炮台是半封闭式、带陆防要塞的现代化炮台,计划将安装超过二十门各型海防火炮,以及差不多同样数量的陆防火炮。全部火炮都将从本土长途海运而来,其中海防火炮以铸造为主,陆防火炮照例是锻造的,成本算上运费的话也相当不低了。
而除了要塞炮台之外,这里还修建起了一个小型码头,专供来往的东岸船只食水供给,也能临时安置一些伤病员,这会这些移民运输船停靠的地方就是这里了,它们很明显将在这里待到十月中下旬,等到北风后才能出航前往处于荷兰东印度公司治下的马六甲城。
亚娘鞋岛上此时也已经有不少东岸人了,多半都是军人和工匠,其他的就是数量庞大的广东地方居民们,他们受雇往岛上运输建筑材料,另外还帮助修建堡垒、炮台,以赚取一点对他们来说还相当丰厚的银钱。慑于东岸人多年来的积威,广州地方官府也不能禁止,更何况他们现在也无法分心这些事务,吴三桂征明才是他们关心的头等大事,至于说一些外洋人在亚娘鞋岛上修建炮台一事,间或有一些人有异议,但却成不了主流。
几艘移民运输船上的物资在亚娘鞋岛就地被装上了一些72吨级小火轮的船舱,然后拉往了更上游的广州西关,而这些小船回程时往往会装上一些补给品和待运移民。就这样,从八月上旬到十月下旬,单调重复的运输工作持续了整整两个半月的时间,期间大量军火和物资被运到了李成栋的军中,然后或被其留下自用,或被其辗转运往广西、云贵。
1670年10月24日,稳定的东北风已经开始吹拂在远东海域了。带队的船长下令移民上船,水手检点物资,准备出航,而这个时候烟台、胶州、定海等地的大规模移民转运工作差不多也同时开始进行了。
10月25日下午,总计六艘移民运输船扬帆起航,离开了驻泊多日的亚娘鞋岛,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远洋冒险(启程前往本土)。这一路上风波险恶,情况复杂,每年都得沉个一艘船——有时运气差的话会有两艘,而走南印度洋航线沉的船就更多了,这也是很多高官宁愿窝在本土任职,也不愿意去海外的原因所在。毕竟,大家都有家有业的,日子过得好好的,凭什么让我九死一生出海冒险啊,也就一些“愣头青”,才热衷于去远东镀金罢了。
167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