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一心,几乎无人想在这时侯作乱,就算有人想作乱,其它人也会纷纷相助压着。这种大势之下……吴空敢保证,整个大周帝朝的文武官~员系统中的成员,必定会非常乐意听命。
辞官的家伙,必然会变得极少……反正,成为平民,也一样需要对外作战,在将来的大局之中,敌国入侵的话,可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兵将。那么,加入朝廷,岂不是能在对外战争之中,比当平民更有立功的机会?若是此时借着大周功绩而换取好处,实力提升那么一点,等到大周帝朝全面获胜,再升个半阶一阶,岂不是很美?
正常人都会有如此想法,那么,吴空根本不需要做太多,就能很好地指挥整个天下,那还有必要急着让人加入贤臣阁吗?
当然没必要。
这种时侯,就要抬高“文贞阁”“武忠阁”与“贤臣阁”的地位了。
想加入?可以,要有功绩才行。
现在不比以往了。
诸臣愿不愿意加入?
当然会愿意。
之前就不说了,现在嘛……加入那几个阁,能得大周帝朝气运供养,实力提升加速。这种好事,谁会不愿意?不用担心在朝廷之中的站队问题,在大战获胜之前紧紧跟着吴空,也不怕他赢了之后会对众臣如何如何,那么,该如何选择,众臣自然清楚。
同样,吴空也清楚。所以,才抬高了进入“三阁”的各种条件,各种限制。
“散朝之后,本帝会令人贴出榜单,新的‘功勋兑换榜’出来了,尔等自认有资格提升官位的,有资格进入‘三阁’的,可以向朝廷申请。
“只要功绩足够,那就能进行考验,考验通过,直接升衔,待时升官。只要功绩足够,查无大过,也有极大机会进入‘三阁’。”
如此,又过得两天,吴空就又宣布一件大事。
诸州的精锐,都要调集过来。
抽调了地方精锐,那地方出现乱子,怎么办?
凉绊。诸州诸府,先闭关自守,府城守不住就退到州城,先守着。
吴空引来天下精兵,要在“帝都会武”,然后“御驾亲征”,横扫诸州,每扫一州,将重新调整地脉,重修传送阵。最终横扫全天下所有州府,所有传送阵修复,地脉重理,则天下靖,可专心对外,内部的发展也会加快,内勤供应源源不绝。
此乃王道。
也是治理天下的正道手段。
但还是有文臣高官提出质疑:“为何不兵分数路,更快清理天下?”
吴空却是笑了。
打天下这种事,打的不是仗,而是人心。
借着打仗,积累人望优势,人心所向,那天下不取而可得。
精兵汇集,横扫一州,再到下一州时,不需吴空的朝廷大军出手,对方就能望风而降。到时侯只需招安各地投降者,再重新拆分重建对方的部队,就能增加己方力量了。
各方的投降者,异地调任,去当其它地方的治安人员,与当地的人混合在一起,如此就不容易出乱子了。
如果分派各路军队,横扫天下,那消息众多,吴空这里积累的威望就不够。容易会导致诸州的战斗陷入僵局,二来,打下各州,威望也会被诸将分享。
吴空在这里有些贪,功绩可给诸将,但名声与人心,必须归于自己掌控。
如此,就要御驾亲征。
此外,各地都有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派精兵集中扫荡,才是最好的方式。
最后,吴空还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改造一下大周帝朝的地脉气穴的走向与汇聚点等等,令整个大周帝朝的环境与吴空更契合。抹除前代天帝的某些烙印,这也是极重要的。
据吴空估计,这种扫荡的方式,在开始有点缓慢,但只要清得一两州,后面就会天下归附。不少地方只需指派命令下去或派个化身带少数人过去就可以,只剩下一些“硬骨头”需要清理。这速度,绝对不慢。比起分兵而容易陷入各地战争泥潭,要好得多。
天下会比预想中更快平定。需要的战斗不会太多,分出的战功不会太多,内耗不会太严重,不比分兵攻打诸州要好得多?
如果是在凡人世界,这种作战手段,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内勤,内勤消耗会是大问题。但对于永生主们而言,这内勤,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成问题的。吃喝拉撒,基本没需求。本体毁灭需大量资源重塑,只要打仗不太狠,各地方官府调集一下资源就足够补充了,“就医于地方”,不难。
此外,还需要什么资源?
对外战争,需要后勤,提供力量加持,提供气运之力避免异地压制,提供各种资源以方便在异地重塑毁灭的本体,这些都是后勤需求。但在帝都内部战争中,这方面的需求就变得简略了。
吴空的计划,在内勤方面的压力不会很大,那么,此策还有什么问题?
他没有对下面的臣子解释太多,只是一旨令下,强制执行即可。聪明的家伙,自然领悟吴空的意图,不够精明的家伙,只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