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也禁不起这么多势力的反扑。
所以董家的上书,只是提出以礼治国,中间有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之说,可以说是尽最大的可能迎合了上层的统治者。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尤其是第一个君为臣纲,指的是君臣的关系是永恒不变的,这种说法,根本就是为了拍皇帝的马屁而专门说出的。
这种说法,哪怕是嬴政都不可能拒绝,之所以帝国没有采用董家的上书,李斯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帝国如果重视了儒家,那法家怎么办,学术之争,远超过帝国之争。
不过李斯也没有完全拒绝,里面的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也可以拿来用吗,只不过不是以儒家的名义而已。
这才是那奏折的真正作用,就算这份奏折的内容泄露出来,也是符合儒家的风范,别人不会说什么。
儒家的七系,其实和道家的天宗人宗之分很像,都算儒家,但份属不同的势力,但总归都是儒家。
至于里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家,是夜无忌添上去的,不过就算是夜无忌添上去的,儒家也没法澄清。
因为儒家的理念确实是如此,从孔子时代开始,儒家就看不起其他的诸子百家,不过这也正常,儒家可是从夏商周时代就存在的。
儒家讨厌道家的无为,儒家的学说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儒家的弟子都是求官的,和道家的理念严重不符合,孔子找老子可不只是请教学说那么简单,同时还有较量的意思,可惜孔子没有干赢老子。
讨厌墨家,认为他们都是一些专研奇淫巧技的家伙。
讨厌农家,因为地泽万物,神农不死,将相王侯,宁有种乎,这和儒家更是矛盾甚大,在儒家看来人生来就有着等级之分,贵族生来就是统治者,农民生来就是种地的,你不老实种地,弄什么平等,哪怕是农家是神农创造的,儒家也没有给农家好脸色
讨厌兵家,是因为其杀戮过甚,在兵家出现之前,两军对战,都是事先约好时间,然后统一发号施令开始作战,一方逃跑不能追击,战场上奴隶兵不能对贵重出手,哪怕是敌对的贵族。
抓到贵族要以礼相待,战后要放回去,可兵家一出,兵不厌诈,对于贵族在战场也没有优待了。
至于其他的诸子百家,反正儒家总能找到理由。
儒家认为只有用心专研学问才是正道,其他的都是歪门邪道。
战国时代,因为儒家的实力,不是没有国家想要利用儒家的势力,加强本国的实力,儒家本来的理念就很不错,如果能够和其他方法结合,会很大的强大本国的实力,可是最后为什么都没有国家采用儒家的理念呢。
很简单,因为儒家要求采用儒家的治国理念,就不允许国内存在其他理念,要不是如此,儒家也不至于空有那么强大的实力,却没有理会他们。
孔子如此,孟子如此,后续的儒家弟子同样如此,这才让儒家空有那么强大的势力,却只能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
要不是儒家有着藏书楼的数十万藏书,其他的势力才不会鸟儒家。
这可时代可不只是后世那个想扶摔倒的老人,都得提前准备好证据的时代,这个时代,很讲究仁、义、礼、智、信,这其实是每个诸子百家的势力都注重的,偏偏儒家搞的好像这是他们创造的一样。
就像是李斯,外人可都是把他看做儒家的势力,而在外人面前,李斯也不得不做出一副替儒家说话的样子。
虽然李斯心里恨儒家恨的要死。
如此的儒家,夜无忌泼的脏水,儒家根本洗不清,因为儒家一向是如此做的,只不过以前是儒家没有实力做到罢黜百家,大家都一笑置之而已,不过要是儒家有实力做到,那可就不好说了。
现在墨家,农家之所以联合儒家,只不过是因为有帝国这个共同的敌人,一旦没有了帝国这个敌人,诸子百家自己就要斗起来。
原著中墨家甚至放弃了杀害自己的巨子,还有机关城被毁的仇恨和流沙合作。
这就是为了所谓的大义不拘小节,其实想来实在令人发笑。
就比如现在夜无忌给儒家泼的脏水,其他的反秦势力也不会立即对付儒家,只不过会在之后的合作中更加小心而已。
当然夜无忌也没有指望这番话传出去,就会让墨家,农家等反秦势力放弃和儒家合作,谁让现在他们的大敌是帝国呢。
不过也不是没有效果,从星魂还有卫庄的眼神就可以知道,他们此刻对于儒家态度。
“世子还有什么吩咐。”伏念很快就收起了卷轴,面色恢复了冷静,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只有面对了。
如果夜无忌以为这样小圣贤庄就会放弃立场,那实在是太小看他伏念了。
“ok,算你狠。”夜无忌看着伏念的神色,立即就知道刚才的一番话又是白说了,虽然对于儒家有影响,但那时以后的事情,对于现在的形势没有丝毫改变,这样的伏念,让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