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残酷的!
没有到过都柏林,就不知道战争是何等的残酷!
在1862年岁末的欧洲,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从8月到12月,整整个四个月,尽管这并不是欧洲历史上时间最长的攻防战,但是整个人欧洲都知道这场战役,整个欧洲也都在注视着这场战役。
当然,人们之所以关注这场战役,并不是因为这场战役有多么的重要,而是因为,伦敦都在谈论着这场战役,谈论着这场旷日持久且伤亡惨重的战役。
对于伦敦的政治家们而言,在战争爆发后的一年之中,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拿得出手的胜利,可以作为他们的谈姿,维多利亚女王在关注着战争,不列颠的臣民们在关注着战争,同样,整个欧洲大陆也在关注着战争。
为了能够让人们满意,准确的来说,为了维持不列颠的荣誉,在伦敦的政治家们的口中,那怕是发生在某一块遥远的殖民地上的一场不值一提的战斗,在他们的口也会变成一场史诗般的战役。
为了能够让不列颠的人们相信,英国仍然在战斗着,他们会用尽一切华丽的词藻去形容,去赞美那些战斗,在那些战斗之中,那引起勇敢的不列颠勇士们,英勇且顽强的与残暴的敌人战斗着。
总之一句话,不列颠需要胜利,需要胜利去震奋民心,去让欧洲各国相信,不列颠是不可挑战的!
但是,这一切无法掩饰他们在爱尔兰步步败退,而在这个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伦敦的政治家们兴奋了起来都柏林!英**队守住了都柏林!
不仅守住了那里,而且还在那里重创了爱尔兰人以及中国人,嗯,应该说是中爱联军!整个都柏林都变成中爱联军的屠宰场!
政治家们从都柏林的卡迪根伯爵的英军司令部以及那里的记者们发来的电报中看到了发生了都柏林的战斗,他们看到了一场屠杀,同样也看到了胜利,而胜利,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在英国,发生在爱尔兰的战斗是为所有人所熟知的。在英国政府的宣传之中,那些残暴的中国人与爱尔兰人勾结在一起,让那些爱尔兰人为他们所驱使,进而投入了反叛不列颠的事业之中。事实上好像的确和这个没什么大的出入,爱尔兰人确实是这么干的。
而让英国人郁闷的是,尽管早期还可以看到胜利,他们还相信发生在那里的叛乱很快就会被平定,但是接下来的一切却跌破了他们的眼镜,中国人不但在爱尔兰站住了脚,爱尔兰的叛乱分子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甚至英**队在战斗中更是不住的败退。
这一切,完全超出了英国人的想象,质问、质疑,最终所有的一切都使得内阁政府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起来,甚至人们已经开始质疑起了政府能否领导英国取得的胜利,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都柏林的胜利传来了!
都柏林守军在中爱联军的进攻下,不但守住了城市,而且还重创了敌军,歼敌上万人!这可以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胜利!
这样的胜利,自然要加以宣传,这正是政府所需要的胜利,也是英国所渴望的胜利!不过在宣传这一胜利的时候,英国政府的那些御用文人们为了达到更好的文学效果,或者说,为了让这场战役看起来更为壮观,更具史诗性,他们稍微在细节上多加了一点料,稍微充分发挥了一下想象力,用词又稍微华丽了一些,充分的发挥出了英语的文学作用,结果都柏林战役被他们写成了像荷马史诗里特洛伊之战一样壮丽的战争诗篇。
不对,应该说是像温泉关下的斯巴达三百勇士一样的战争史诗!
在他们的笔下,中国人以及爱尔兰共和军成为了一群魔鬼的臣仆,他们与魔鬼签下了契约,就像是大流士麾下的不死军团一般,至于守卫在都柏林的英**人,则变成了斯巴达三百勇士,他们在,不,是在勇敢的英国将军卡迪根伯爵率领下,在劣势之中,守卫着都柏林,守卫着英国的城市,为英国的荣誉战斗着。
战争以一个让人震撼的史诗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文学家的修饰下,这篇战争史诗震惊了整个英国,同样震惊了整个欧洲,全世界,几乎所有人都被发生在都柏林的战役惊呆了,人们从未曾想到过,战争可以如此的残酷,同样更没有想到,战争可以如此的伟大!
一时间,都柏林成为了史诗的代名词,同样也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不列颠的胜利,顽强。
而且所有的宣传者之中,当数身为英国首相的帕尔姆斯顿最为卖力,为了掩饰他在战争爆发之后,所犯下的数次致命性的失误,同样也是为了推卸,他更是夸大了中**队的力量。
在他上议院的发言之中,他把中国列为不列颠数百年来面对的最危险最恶毒的敌人,当然,他并没有抵毁中国,而是不断的夸大中国。
在他的描述里,中**队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武器,当然还有数千万“野蛮且没有灵魂”的士兵,他们在那些毫无教养的将军们的率领下,不让伤亡的向英国发起进攻。
在演讲之中,他把他在演讲上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