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第213章 音像店老板们的助攻(1 / 2)

我不当明星 懒人长庚 4004 字 2016-08-31

第二百一十三章音像店老板们的助攻

江夏脾气不好,不光江夏自己知道,整个微薄都知道。

可此次,连续几天,都被谩骂,江夏竟然一点回复没有,整个人仿佛失踪了一样。

三月六号发专辑,首日销量三千两百张。

三月七号,销量三千四百张,只涨了两百张。

三月八号,销量三千一百张,不仅没涨,还掉了三百张。

三月九号,销量三千七百张,总算是涨了回来。

三月九号,销量三千八百张,稳步上升。

三月十号,销量四千一百张,总算是突破了四千张。

三月十一,销量四千三百张。

三月十二,销量三千一百张,这一天,李渔发专辑。

三月十三,销量四千四百张,强势反弹。

不算发专辑当天,七天专辑销量三万张整,这个数据,对于一个纯新人来说,算是很不错。但对于一个四线明星,还是一个有着几百万粉丝的网红来说,很不科学。

这个专辑销量,不说江夏,就连一些乐评人和音乐圈的人,都惊讶无比。江夏这张专辑是什么质量,他们太清楚了,毫不夸张的说,绝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可为什么在市场上,销量如此之差?

李渔专辑《鱼》发售当天,强势突破二十万大关,狂销二十一万四千张,一个零头的零头,都比江夏首日专辑销量高。

强烈的对比,让江夏都恍惚了一下。

真的得靠宣传才有关注吗?纯靠质量真的走不通?

江夏头一次对自己坚持的路线,产生了一定的动摇,难道他错了?纯靠质量,真的无法撼动这个浮躁的世界?

三月十二号的时候,江夏心情算是极其不好的,忍了一周,微薄上各种嘲讽谩骂声,让江夏头疼,心疼,肝疼,腰疼,蛋疼……全身都疼。

忍,什么叫忍?心上插刃,这叫忍!

如果说这一周江夏有什么收获的话,估计也就算是大熊猫的待遇了。整个工作室都知道江夏心情不好,都把江夏当小孩哄着,就连情商负数的许艺深,都难得没扮什么事来烦江夏。

他最近在赵永江的帮助下,玩了一款网游,正在努力练习如何跟人交流,效果貌似不错,最近被人杀的少多了。之前可是因为聊天,被人追着砍……

三月十二号,下午。

江夏一脸无奈地看着张芃芃,她此时正抱着一堆零食往江夏桌子上放。

“来来来,江夏,这个鱼豆腐不错,我经常吃。这个薯片也不错,喜欢什么口味的?烧烤?番茄?难不成麻辣的?太重口了吧?没事,没麻辣的,我给你撒辣椒,我这么吃过的。味道还可以,这个鸡爪也行,就算不喝酒,也是一道好菜。”

张芃芃叨叨不停给江夏介绍她这些零食,一副我介绍的都挺好的样子。

江夏道:“芃芃啊,这两天吃这些膨化食上销售是近些年兴起的,而传统的音像店是不容忽视的渠道力量。许多人都养成了去音像店买专辑的习惯,而音像店里一般都是放着音乐的。

音像店的老板也喜欢放一些好听的音乐,来吸引顾客购买专辑,他们赚钱是靠卖专辑,能多卖点,总是好的。

新专辑到货,他们在听,好的就多放。

同期专辑,谁敢跟江夏的《东风破》比质量?根本没法比,每首歌都经典,大杀器《东风破》也在,音像店的老板成天听歌,怎么会听不出什么是好歌。

阳光传媒的调研员去了音像店,入耳听的就是《晴天》,没多久就是《你不是真正的快乐》,还有《过火》等等,全都是江夏专辑里的歌曲,循环播放。

来买专辑的人,偶尔听到哪首歌不错,就询问一句,这是什么专辑?

老板就大力推荐江夏的专辑,直说这是他见过最好质量最棒的专辑,里面的歌每一首都好听。

在他们的大力推荐下,真有一些本来不想买江夏专辑的人,买了一张回去。

调研员就在这样一个音像店里,呆了也就半小时,亲眼看着四个不想买江夏专辑的人,被老板推荐着买了江夏的专辑。

调研员过去问道:“老板,干嘛一直推荐江夏的专辑?”

“好听呗,这么好的专辑,没什么买,网上还那么多人骂,真不懂音乐啊。”老板一副感慨的模样,“像你这样专门来买江夏专辑的,可是不多了。”

“你感觉这张专辑好在哪?”

“当然是东风破,这是现在这首歌威力没显现出来,看着吧,迟早有它发光的时候。”老板信心满满道。

“最近一直在推荐?”

“当然。”

数个调研员,从各个地方的音像店调研回来,发现的情况都是类似,不少人都是因为这个买了江夏的专辑。

然后他们偶尔也带着朋友来买专辑,总而言之,就是听过的都说好,但听过的真不多。

就这样,江夏的专辑扑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