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2 / 3)

唐朝好地主 木子蓝色 4024 字 2017-04-07

则时事性最强。

不过今天半月谈和时报都同时发刊。

马周先看时报。

结果时报头版的时事新闻,正刊登着侯君集审理案。时报用了整个头版,把这个案件前情以及现在的结果都刊登了。

报纸上,侯君集的种种无耻行为,都在上面。而且这报纸还难得的是很客观,整个案情,各方角度描写,人证物证等等齐全。

甚至连侯君集当庭袭击李超之事都如实描述了。

最后,还附带着刊登了李超辞职的消息。

看到这,马周脸上微变。

这个时候,时报把这件事情公之于众,甚至毫不客气的把皇帝给扯了进去,这不是好事啊。

虽然没有一句话是直接写皇帝的,但李超为何辞职?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啊。

马周眉头紧皱,这个时候这个案情公布出来,只怕会让事情更加麻烦啊。可他也知道,这上面写的都是非常客观公正的事实。

再看半月谈,果然也把此案放在了头条。

倒是汉京报,对此案根本没有只字片语,他们的头版头条,还是高句丽使团抵达襄阳,递上降表的事情。

这天早上,襄阳城里许多人都看了时报和半月谈。

得益于李超的策略,半月谈和时报一开始的办报宗旨就是客观公正,而且是以广告创收,因此如今两份报纸内容丰富,时事新鲜,但报纸却卖的很便宜,简直是跟送一样。一份不过两文钱。

襄阳做为临时京城,各大衙门还有讲武堂、国子监等学校也在,再加上那些酒楼茶肆里也都会订有报纸,还请人念报,因此这两份报纸在襄阳的影响力是极大的。

早上报纸一出来,到了中午的时候,差不多整个襄阳的人,都知道了侯君集案。

也都知道了李超辞职之事。

等到下午的时候,报纸的影响力进一步展现出来。

国子监做为大唐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勋戚官僚子弟们的贵族学校,加之这几年朝廷重视教育,有把国子监做为吏员的培训学校,因此国子监的生员极多。

如今整个国子监拥有生员八千余,既有勋戚贵族官僚子弟,也有大量的寒门士人。他们在学校读书,受如今朝廷改革影响,学员们对于时政更加关心,毕竟他们以后多数人要成为吏员,将来甚至成为官员,而这时政,正是他们以后参加吏员考试科举考试重要的一环。

连国子监的老师们,都是当代有名的儒者以及不少衙门抽调来的能吏。

两大报纸把侯君集案一披露,特别是李超因此案辞职,引发许多把李超视为偶像的学生们的极度不满。

有学生号召,要联名上奏朝廷,为李相说话,要严惩侯君集。

半天时间,他们的联军书上就有三千多学生的签名手印。

然后讲武堂的学生们也不甘寂寞了。

国子监学生视李超为偶像,认为李超是大文宗大文豪,可他们讲武堂也一样视李超为偶像啊。

李相国可是讲武堂的总教官,而且还是大唐的军神呢,战无不胜,常胜将军,这些讲武堂的学员哪个不崇拜李超。

侯君集这样的军界耻辱,人渣、败类,当然得受到一致声讨。

讲武堂学生没有国子监多,他们有中军军官进修班,初级军官培训班,还有士官班以及少年班学员,加一起,也就千多号人。

可他们比国子监更团结,签名单上,所有人都签名按了手印。

为李相鸣不平,声讨败类侯君集!

襄阳的街坊里巷,也都到处在热议这件事情。

“李相这么大的功臣,怎么能辞职呢。”

“侯君集这样的败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杀侯君集!”

“支持李相!”

杀侯挺李,全城热议。

舆论汹汹。

密切监视着民间舆论的六扇门第一时间上报,李世民听了之后,面色阴沉,沉默许久。

他没有料到,李超在民间,居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百姓是如何的支持他。而侯君集,居然到了天下人都恨不得吃肉喝血的地步。

原本还想要跟中书门下宰相施压的李世民,这个时候也不由的冷静了下来。

再去保侯君集,那就是与天下民心做对了。

“王太监,你去给李超宣旨,加封李超为太保,再赏赐李超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四子县男爵位,让李超回尚书省主持事务,嗯,再赐些宫中御用之物给李府。”

王太监领旨。

出了宫,他特意高调的弄出很大阵仗,巴不得让全襄阳的人都知道,他是奉皇帝之旨,去给李超赐封加赏,给李超官复原职的。

到了李府,王太监一脸高兴的宣完旨。

“李相,接旨吧。”

李超起身,面带笑容,可却让人意外的道,“抱歉,王太监,这旨我不能接,太保之封不敢授,而且我也不愿再回尚书省任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