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你确定秦王不会杀孤,反而会封侯?”
吴公孙权的话,带着一丝落寞,更有一丝微不可查的祈求。就好比如,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眼中满是即将获救的狂喜与稻草牢固不牢固的担忧。
看到这一幕,鲁肃摇了摇头,道:“君上放心便是,秦王雄才大略,宽而有容,自然不会对君上动手。”
“毕竟孙氏三世治理江东,影响力并不小,厚待君上,有利于秦王嬴斐收拢江东民心。”
“秦王嬴斐有志于统一中原,建立统一的帝国。他绝对不会杀君上,以绝天下群雄之望。”
“甚至于秦王嬴斐会善待君上,为天下人做一个榜样,让天下人清楚,大秦并不嗜杀!”
“秦王嬴斐愿意与天下士子,共治天下!”
……
“呼……”
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孙权紧皱得眉头一下子松开。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死士,没有人能够慷慨赴死。
特别是一国君上,手握权柄之人,往往比其他人更容易怕死。
有道是富贵险中求,那只不过是人贫穷之时的想法,从来没有那个真正的富人,会险中求胜。
拥有赌徒心性的人,永远都成不了大事。每一个最终登顶的人,都是谋定而后动的大才。
他们哪怕是刚开始有富贵险中求的可能,也是经过无数次的深思熟虑,最后才决定到底要不要做。
……
吴公孙权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绝望,意志自然没有秦王嬴斐魏公曹操这些身经百战的人,来的坚定。
更何况,生与死之间有大恐怖。在这个世间,除非那种看透生死得智者,没有人能够坦然面对。
有句话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不外如是!
……
心中念头闪烁,孙权看了一眼鲁肃,摇了摇头苦涩一笑,道:“军师,你是不是觉得孤怕死,软弱无能?”
孙权虽然在询问,但是他的语气之中却充满了肯定。刚才鲁肃脸色的变化,他看的很清楚。
只是他有不得不这样委曲求全的理由,对于孙权而言,吴国可以亡,但是孙氏不可以灭。
“君上思谋定有原因,臣下没有异议!”不管孙权心中是如何想的,鲁肃都不可能正面回答他。
这是他们君臣之间最后的日子,他不想破坏这一份君臣之谊。
瞥了一眼鲁肃,孙权便了解了鲁肃的想法。一念至此,孙权也不在逼迫,反而是点了点头,道。
“军师,明日午时开城投降!”
“诺。”
……
第二天,城门大开。孙权一身白衣,高举吴国君上玉玺,带领着吴国群臣从大门中缓缓走出。
周瑜,太史慈,丁奉三人神色各异,望着浩荡前来的吴国君臣,不由得感慨万千,心头想法不一。
特别是丁奉更是如此,他心里清楚,若不是他率领太湖水军投降。就算吴国开城投降,也不会这么快。
他虽然不是导致吴国灭亡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他却是打破这一场平衡的罪魁祸首。
一想到这里,丁奉心头不免有些难受。毕竟他与孙权君臣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矛盾。
他之所以投降,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吴国朝不保夕,他看中了秦国的潜力,认为秦国更有机会一统天下。
可以说是他放弃了吴国,而不是吴国放弃了他。
“吴国国君孙权,无力振兴吴国,庇护一方,今,特来向秦国乞降!”
吴公孙权伏地高举玉玺:“愿秦国王上善待江东父老,休兵止戈!”
“吴公请起!”
踏前两步,将吴公孙权扶起。周瑜接过吴国玉玺,沉声,道:“太史将军,率军入城,接管吴县。”
“诺。”
随及周瑜看着吴公孙权,微微一笑,道:“还请吴公下诏,助周瑜安抚民心,至于封侯一事,等到王上北上,周瑜自会禀报。”
“诺。”
点头应诺一声,孙权也不再说话了。他心里清楚,从周瑜接过玉玺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是吴国君上。
此时此刻,他的生死都握在周瑜手中,他不得不配合周瑜,来收拢江东民心,保证吴国不乱。
……
“徐来,立即向王上传讯,我军拿下吴县,吴公孙权投降,请王上立即北上!”
“诺。”
……
周瑜三言两句便将一切事物安排妥当,随及率领大军进驻了吴县。除了大秦海军第一舰队外,太湖水军与卫尉军全部开进吴县。
此际吴国刚刚投降,他对于吴县之中的情况一点也不清楚。为了安全起见,只能以海军第一舰队驻守城外。
以卫尉军与太湖水军,镇守吴县。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内外兼顾,置于不败之地。
……
“王上,黑冰台传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