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斗鱼(3 / 4)

武器,自带神秘性的S机关让它可以发挥出类似于临界兵器一样的效能。这些军人武装到了牙齿,防弹衣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是,在意识态的世界里,他们对自身防御的意识,和我对KY3000的了解,让他们在面对KY3000的时候,就如同赤身**一样。我相信,哪怕是在正常世界中,如果我手持的是KY3000,这些军人也仍旧使用此时的装备,结果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我停止射击,转身离开,我可以感觉到,进行远程观测的敌人,再一次被调动了。而两个“眼睛”被杀死,也让其他的三十一人察觉到不妥,放弃了分散式的阵型,试图组合成三只小队。但是,无论怎么选择,都是没用的。当他们选择进入大楼作战的时候,连锁判定配合速掠,就足以将他们全歼,之所以没有一开始这么做,一方面是想要看看他们到底能做到怎样的程度,另一方面,是想要获得足够的时间,去确认远程观察者的位置。

我无法确认,他们对我了解到怎样的程度,乌鸦会否被他们提防。其实,在噩梦拉斯维加斯中,出现一只在天空飞翔的乌鸦,也是挺奇怪的。如果他们意识到乌鸦是在反向监控,而决定立刻撤离,我大概是追不上的吧。

如此一来,通过自己在大楼中的移动,引导对方的移动,从而确认对方的方位,再利用夸克的阴影跳跃发动突袭,就是我所能想到的,干掉那些远程观察者的最好办法了。

这像是一张网,一个节点的运动,总不会是孤立的,而是会引起其它节点的相对应活动。这是连锁判定的理论性解释,但是,在宏观上,将自己视为巨大运动网络的一个节点,去对其他人的行为进行干涉,同样也是一种连锁判定的运用。我在这方面挺有经验。

我穿过走廊,走向上层,那里已经有一个十人小队成形了,除此之外,还有下方的两支队伍正在赶来。我并不总是使用速掠行动,虽然,频繁且长时间地使用超能,对我没有任何影响,只是个人习惯而已。在战斗的时候也同样如此,速掠的确可以形成高速,但是,一味的相对快加速,并不比通过调整速度来形成某种运动频率的战斗方式更有前途。

速掠超能是十分奇妙的,我可以用很多科学理论去解释它,但是,这些解释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它的奇妙。我更多时候,是将它当作一种速度概念来运用,然而,在使用它的时候,我能感受到由速度概念延伸的另一种东西。我无法形容它,虽然尝试用科学理论去解释,但总无法描述得清晰,不过,在除了“速度”之外的种种概念中,“频率”这个概念,是十分接近那种感觉的。

速度,相对快;频率,一种贯穿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变化。我暂时还无法流畅地,用一个理论将两者结合起来。只是觉得,后者有可能是比前者更深入本质的情况。

过去的我,喜欢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飞奔起来,直接以高速解决战斗。现在的我,更喜欢疾徐不定的战斗方式,以一种突然性的爆发,去替代持久性的加速。让对手来不及反应的确是不错的,但只有给对手足够的反应时间,才能让对手暴露出更多隐藏起来的信息。

就如同现在,如果我第一时间发动速掠,在一两个呼吸内,解决全部三十三个敌人,那位远程观察者恐怕会立刻撤离吧,在没有确定对方位置,也没有足够快的参照物的条件下,想要依靠直接的移动,将其搜查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相反,如果反击不那么迅猛,对方自然会更有耐心地试图和我周旋,这不是必然,但是,可能性却很大。

对我来说,杀死三十三个电子恶魔使者,是比较悠闲的战斗。连锁判定的观测结果,让我每一次都能恰好踏在一个他们主观和客观上,无法在第一时间发动攻击的位置上。他们并非是没有意识到我的接近,我在他们的“眼睛”中,也不是隐形的,只是,他们总是想等到一个“更合适”的位置和时机,以谋求更高的胜率。他们有足够的耐心,但是,这也是他们的失策。因为,他们的情报缺失,让他们无法确认真正“合适”的位置和时机。

他们自以为的“合适”,都是错误的。

KY3000这种看似死板的射击型兵器,其效能都超乎他们的想象。

我进行了一次短距离的速掠,在连锁判定中,十人小队的位置在停顿了几秒后,立刻进行了转移。我路过“背景房间”,刻意钻入远程观察者的观测死角。十人小队再一次转移位置,我和他们的直线位置相隔数个房间,完全不处于他们的攻击范围之中。

不过,他们却处于KY3000的攻击范围之中。

行李箱的发射孔再一次开启,数枚飞弹沿着弧形弹道先后炸毁了墙壁,紧随其后的第二波飞弹便从破口中穿过,如此反复三次,十人小队被迫按照我所想的位置进行转移,当我开始移动的时候,远程观察者也开始移动,身上的监视感一度消失了两秒钟。之前,这些远程观察者的数次移动,已经让我大概掌握了他们的位置,不同方位的监视感变化,不断泄露他们的方位信息,距离信息和移动能力信息。

现在,我确认已经找到他们了。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