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脑海迅速整理着当前的情况,一边回答到:“我就是高川。你知道我是什么人?”
“嗯,神秘专家。专门解决神秘事件的人,似乎不是电子恶魔使者。”少女毫不犹豫地回答,“你真的没有电子恶魔吗?你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大。”
“我就读高中。但这和我是神秘专家没有关系。”我说:“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少女用*裸的不信任的眼神盯着我,但无论是真的还是假装的,都和我没有半点干系。我并不需要这么一笔业务,耳语者也并不准备插足非本城的神秘事件。不过,我也很有耐心地和她说话。即便只是聊天,对方也必须付出一定的情报不可。
“这里是你的鬼影噩梦?”少女又一次问到。她的妆容和声音形成强烈反差,反而让人觉得,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不具备太大的攻击性,狂放的外表,只是用来掩饰自己柔弱的内心——但这个判断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是这个少女故意制造的假象。我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但是,心理学的应用,从来都不是通过第一眼的感觉去断定对方的本质。也许可以通过某些心理学规律,去做出一定范围的初步判断,但是,却又必须准备好,推翻这些判断的准备,因为随着情报的逐渐增加和深入,发现过去的推断只是对方的掩饰,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在大多数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是适用的,却不意味着,人的活动心理只遵循这些总结出来的规律,毕竟,取样的范围,决定了适用范围。
相关的书面案例,我接触过不少。我现在觉得,少女又一次问起鬼影噩梦从属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心理试探。答案是具备逻辑性的,但提问方式,却不在于逻辑性。
“不是,你之前说过,我没有电子恶魔。”我平静地回答到。少女果然对这个回答有些讶异,眼神一晃而过。
“你有什么事吗?”轮到我发问了。
“我告诉你,你能帮忙吗?”少女反问,“你要怎样的报酬?听说你们这样的人,都不要钱,而是要古怪的东西?”
“可以用情报进行交换。”我说:“我需要你提供黑烟之脸的情报。”
“原来那东西叫做黑烟之脸,你知道那玩意?”少女好似套话得逞般,眼神露出贼滑的笑意,同样,这个眼神和她那柔软的声音一点都不匹配。她也许觉得自己赚到了,但对我来说,区区一个名字,却不是多么重要的情报。假设她要我帮忙,就必然会知道黑烟之脸。假设她只是用“帮忙”来诳骗,这个名字也会让她更深入接触黑烟之脸,如果黑烟之脸有更深层的内幕,她也必然回过头来,重新向我寻求帮助或求取情报。而既然她先前并不知道黑烟之脸这个名字,那么,将我的情报透露给她的那人,是铆钉等人的可能性很小。
“这里不是你的鬼影噩梦,为什么我的电子恶魔无法正常使用?”她又一次扯到其他话题上。不过,从这个问题,也可以确定,先前木偶无法制动的情况,并非是自身损坏,而是,钟表店内的确对他人的神秘有压制性。我无法使用速掠和连锁判定,不是个例情况。
“这是一个女孩的鬼影噩梦。她有些特殊。”我说。
“可以随便进入他人的鬼影噩梦吗?不会有危险吗?”少女急促问到。
“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进入,对方是否愿意放你进来,不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就很难办到。”我知道她是趁机套话,但我并不介意泄露这些情报。她的表现,让我觉得她渴求这个答案,而既然她渴求答案,就有很大可能,将这个答案泄露出去。她会成为情报的散播者,这并不是贬义,因为,有很多情况都需要她这样的人。
“也就是说,刚才门不是你打开的?”少女恍然地说。
“是的,这里的主人打开门,你接受了邀请,于是你才能站在这里。”我说。
“原来如此,那么,我就不需要感谢你的救命之恩了?因为帮我的根本就不是你嘛。”少女一副轻松的口吻说,这可不是好听的话,尽管它也算是事实。
“是的,不要感谢我。”我平静的回答道:“但是,也许你需要给女孩一些报酬。”
“那是当然。”女孩有些兴奋,转头四顾,问:“她在哪?”
“后门。”我指了指通往甬道的所在,“你要过去吗?”
她似乎听出点什么,她的一些细节动作,让我觉得,她的感觉很敏锐,哪怕她并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感觉,但她看起来很相信这种感觉,这已经具备了在“神秘”中存活的条件。很多时候,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说法,是十分正确的。她进入玛索的鬼影噩梦,也许是别无他法或另有它意,但不见得是好选择。少女看了一眼后门,果断地对我说:“我要走了,下次见,高川。”
我没有回应,少女也没有等待,说完就转身朝门口走去,但是,她立刻就发现,明明没有上锁,可是店门却像是被固定死了一样,完全无法打开。她嘀咕了什么,应该是召唤电子恶魔,但是,她的阴影只有一片涟漪,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封堵。现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