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富有节奏的碰撞声。
这个时候,常怀恩知道了这本书的名字,就像是突然从自己的脑海中翻出来的某个想法——这是index。《禁书目录》。书很厚,但其中的内容却并一如书名。仅仅是目录而已。通过翻阅目录,才能进一步确定具体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阐释着世界运行的机制,涉及了命运的真相,乃至于可以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某个目标进行调节,而这样的力量,正是过去“超级系”身为“许愿机”的真相。要使用这样的力量,不付出点什么是不可能的,猫女对自己的过去毫无印象,正是因为她付出了这样的代价,亦或者说,是将自己的过去献祭掉了,从那时起,她已经是“不存在过去”的人。
不存在过去——这个说法很矛盾,正常情况下,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但是,在量子力学对高维变化的假设推导中,“时间”这个概念已经变得十分奇特,常识中代表某件事物的“过去”的时间,会产生意义上的消失。而在神秘学和哲学中,“不存在过去”的情况却也是存在的。所以,常怀恩很快就认可了这样的“解释”,而这些“解释”,其实也不过是他在接触了《禁书目录》后,第一时间在脑海中浮现的想法。
这个想法,直接解释了自己要使用这种力量,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这本禁书目录正是超级系和中继器融合的结果,它的力量比单纯的“超级系”更强,同时,也将中继器的可控性,限制在《禁书目录》所具备的功能上,进而变得稳固。但是,因为《禁书目录》本身的神秘性是如此强大,所以,在“可以驾驭的范围”中,中继器可以发挥更大的性能。
在知道《禁书目录》是怎样一种可怕的神秘时,常怀恩不由得想到,或许,这台融合了“超级系”的中继器,才是所有中继器中最强的那一个吧。可是,接下来,他就必然要做出一个选择。
一个致命的选择。
也许当前这台中继器的性能是所有中继器里最强的,但是,这种强度仍旧无法造成实行上的差距。想要在两台中继器对抗的时候,让己方压倒敌方,乃至于去战胜人类集体潜意识深渊中的那个怪物,还需要其他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便存在于常怀恩自身的存在中,网络球中没有人可以取代他的使命,因为,他是网络球中唯一一个可以进行意识深潜到那个程度的人。他的强大,达到了进一步融合的基础,然而,融合之后,他自身就会连“哲学幽灵”这种存在方式也彻底失去——没有人知道,他还会剩下什么,但是,常怀恩突然就明白了,一旦自己那么做了,大概就会如同猫女的“过去”一样,失去“存在”这个概念吧。
甚至于比猫女的“过去”还要彻底,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可以证明他自身存在过的东西,无论思想也好,认知也好,情感也好,遗物也好,完全从“意识”层面上消失其个人意义。这个信息是如此复杂,他最终只能理解为:自己的消失,将会比自认为的更加彻底。
“也就是说,其实,我的选择掌握着我的命运吗?”常怀恩感到不可思议,作为一个意识行走者,他从未以如此粗暴的方式,看到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生命影响,是如此的浓烈。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即便明白“选择决定命运”这个道理,也只能从更往后的未来,回顾自己的过去时,才能确认这一点。而对于意识行走者来说,普通人的“生死抉择”其实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死抉择”,哪怕,这个选择会导致这人生物学上的死亡,因为,意识行走者可以观测到“意识”,而“意识”层面上的死亡,要远远超越生物学上的死亡。
然而,这一次的选择,将会从意识层面上,强制决定自己的生死。连常怀恩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彻底的,无可挽回的死亡——因为无法理解“存在概念彻底消失”到底是怎样一种具体的情况,所以,只能理解为“彻底的死亡”。
力量的宣泄还在持续,狂暴的气流以常怀恩为中心,不断向外扩散,回旋的风甚至撕裂了固定得不甚牢靠的物体,将其甩出楼顶。被搅动的气流影响了视线,形成了一个悬浮在楼顶上空的巨大扭曲现象。
然后,常怀恩露出微笑。他知道自己并不是不存在“恐惧”这样的情感,也十分明白,自己的付出,将会导致怎样一个可怕的后果——可是,这个可怕的后果仅仅是针对自身存在而言的,而这个后果,却不在他恐惧的范围内。他曾经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恐惧”,然而,在见到了人类集体潜意识深渊中的那个“怪物”,他才真正明白,那才是真正的“恐惧”。那个怪物没有使用任何力量,仅仅是目测到它的存在,所产生的恐惧感,就已经让自己濒临死亡,若非将存在方式从“物质生物”转化为“哲学幽灵”,自己大概是无法活下来的吧。或者说,一旦失去中继器的保护,自己也同样会被那种无比强烈的恐惧感吞噬,相比起如此可怕而强烈的恐惧,其他的“恐惧”就再也谈不上恐惧了。
而自己的亲朋好友,自己那些值得尊敬的同僚,自己和导师的理念,以及自从加入网络球起就一直肩负的重担,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和那么可怕的“怪物”发生碰撞。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