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寒从中生。是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弱,虚寒内生,或阴邪弥漫的病理变化。??
38.内湿?是由于脾不运化,肾不主水,输布排泄津.液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水湿痰饮停聚的病理变化。??
39.内燥?是指机体津.液不足,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因而出现以干燥枯涩失润为特征的病理变化。??
40.内火?是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气血郁滞,或病邪的郁结而产生的火热内扰,致功能亢奋的病理变化。??
41.肾不纳气?是指肾气虚不能摄纳肺气而致呼吸表浅、动则气喘的病理变化。??
42.相火妄动?是指阴虚火旺出现火迫精泄的病理变化。??
43.水气凌心?由于心阳不振,不能下温于肾;或肾阳虚弱,以致寒水不化,上凌于心,阻遏心阳,出现心悸、气喘等证的病理变化。??
44.肝火上炎?又称肝火、肝经实火,是肝脏阳热亢盛,气火上冲的一种病理变化。??
45.肝气郁结?又称肝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之疏泄功能受到抑制,气机不得条畅的病理变化。??
46.肺失清肃?又称肺失肃降,是肺气下降和清洁呼吸道的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
47.心火上炎?火性炎上,心火循经向上,而出现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等症状的病理变化。?
48.从化?又称类化,指病邪侵入机体,能随人之体质差异、邪气侵犯部位以及时间变化和治疗不当等各种条件变化而发生性质改变,形成与原来病邪性质相反而与机体的素质一致的病理变化。
八、养生??
1.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即保养生命之义。??
2.治则?指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总的法则。??
3.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
4.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心身、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的学问。??
5.天年?人的自然寿命谓之天年,亦即天赋之年寿。??
6.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以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7.治病求本?即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
8.正治?指逆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法则,又称“逆治”。适用于疾病现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9.反治?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则,所采用的方药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又称“从治”。适用于疾病现象与本质不相—致的病证。
10.寒者热之?指寒性病变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治疗,即以热治寒。??
11.热者寒之?指热证现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来治疗。??
12.虑者补之?指虚证现虚象,用补益功用的方药补其虚。??
13.实者泻之?指实证现实象,采用攻邪泻实的方药来治疗。??
14.寒因寒用?指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病证,又称以寒治寒。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15.热因热用?指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又称以热治热。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16.通因通用?指用行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简称以通治通。??
17.塞因塞用?指用补益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简称为以补开塞。??
18.扶正?是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抗病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
19.祛邪?是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的一种治疗原则。??
20.调整阴阳?系指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或补其不足,恢复和重建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21.因时制宜?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22.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23.因人制宜?指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24.用温远温?前者之“温”,即药物之温;后者之“温”,指气候之温;“远”即避之意。即用温热之性的药物时,当避其气候之温。此为对“因时制宜”治疗法则的具体运用。??
25.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法则
八、内经
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