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想要拥有更多的人口,单纯依靠汉人女子的子宫去增加人口数量,那样的速度真的会很慢很慢。
真要保持血统的纯净,以汉国建立之后的汉人族裔数量,人口也就将近千万,要是混血儿也布承认是汉人,人口的数量肯定还要再减少。
以人口千万来计算,绝对不是人人都处在生育的适龄年纪,能够生育的妇女至多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
同时这一百五十万能怀孕的妇女,她们在当前的卫生条件以及科技水平现状下,不是人人都能安全将婴儿生产下来。
生出来的婴儿也同样不是人人都能建康地成长起来,以现如今的普遍机率而言,十个婴儿大概只有六个才能最后长大成人,如此之大的夭折率在古时候是一种普遍现象。
人从生出来到成为新的繁衍个体至少需要十三四年,每一轮新生代都需要一段成长期,那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寡人等不了那么久。”刘彦从来都没有掩饰过自己的野心:“若真的没有足够的人口,向外扩张是奢望。便算打下来,没有人口过去利用,又有何用。”
众臣僚不止一次听刘彦讲过类似的话,包括当前的年代是汉人扩张最好的年代,不抓住眼前的机会必然会遭受苦难。
只要是中枢重臣,对于当前汉人的构造其实都有明确的印象,东汉末年汉人自相残杀,又历经两次大范围的伤寒,人口从官方记录的五千六百万急速下降到七百六十万。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刘彦不是诗意上来了,他乘坐在驰道上面的车内观看不断风驰而过的风景:“山川大地常在,人却是一代又一代。”
要真的看血统的话,刘彦建立的汉国人口能不能人口突破千万是个未知数,需要大概十五年左右才能拥有一批成为劳动力的人口,那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事情。
再则有一件事情,诸夏的祖先一开始也就那么点人,是在不断的征服过程中吸收融合了战败部落,慢慢让己身的部落得到壮大,要是单纯以血统来确认族裔,包括刘彦在内的任何一人,没人敢说自己身上的血统就是初代的诸夏血统。
都说是诸夏了,就代表是多个族裔的结合,以文化形式产生思想上的认同感。
一个民族绝对不能放弃对其他民族的兼并和融合,其实那也是增加基因库的正确做法。
简单的说,同袍兄妹或是姐弟绝对不能结合,一开始并不是排斥乱伦,其实就是明白了生出来的后代会有各种基因疾病。
人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知道错了会去做出改变,动物会一再近亲结合产生后代,由于动物的智商也就那样,除非是身体上有明显的缺陷,要不然智力是不是达标根本难以看得出来,可人真的就不一样了,没人希望自己的后代会是一个智障。
出巡队伍已经转回,再次从高显走驰道路线,他们这一次的目的地是马石津。
刘彦在东北平原那边的巡视时间拢共五天,大略视察了几处,对当地有个直观的印象也就足够,并不会深入到更北或是更东的区域。
这个地方与汉国其它区域不一样,秋季的时候就会开始降雪,临近秋季中旬的时候就该是满地冰雪覆盖。
刘彦去草原因为遭遇有敌军来袭被耽搁,和在东北被冰雪困住,两者虽然都是被迫停顿,可是两者真不是一回事。
比起被敌军牵扯住,来自大自然的困难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至少那些敌军并不会对刘彦造成真正的威胁,就算是出巡不对自己搞不定,也会随着时间地往后推移,不计其数的勤王大军赶去增援。
大自然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人所能抵抗的,要是突然来一场暴风雪,有防寒准备死伤也必然是会出现,想要开通一条路走出来,可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很凑巧的事情,出巡队伍刚刚回到高显,就传来那边突降暴雪的消息,室外的任何劳动都无法干,交通也是被切断。
“丞相府在事先已经进行抽调奴隶的工作。”吕泰会跟随到马石津才再次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陛下前些时候看到的就是其中的一批。”
到下雪季节之后,东北这边除了猫冬就没什么其它事情能做,汉国才不会放着那么多的奴隶无所事事。
奴隶待在东北不但会造成浪费,是物资和劳动力的双重浪费。毕竟不能任由奴隶被冻死饿死,该增加的衣物得加,然后是每时每刻也要烧,炉子、大炕、篝火啥的,就算是当地木材随处有,可消耗的都是事先储备的木材,可不是被冰雪冻到难以烧起来的木材。
汉国现在极度缺乏劳动力,东北进入到降雪季节之后,开发必然是要停顿。将奴隶从东北抽调出来,去一些同样会下雪却没东北那么苦寒的地方,乃至于是去压根不会下雪的地方,继续发光发热才是那些奴隶应该做的事情。
其实高显往涿县,高显往马石津,两条驰道每天都在向内地运送人和物,刘彦这支队伍出发的时候,恰好是另一批满载奴隶的车辆出发。
先秦先发明出来的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