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麦磨粉不会那么早出现,就是多种粮食的脱壳也是以舂为手段,也就是拿着粗重的木头慢慢舂,家中的妇女光是为了每顿食物经常需要舂上一两个时辰。
稻米在长江以北并不流行,许许多多的西北人是到了阳关才知道有稻米这么一种食物存在。
军方的稻米来源是西南和中南半岛,以中南半岛的获取量最多。事实上每个地区的稻米口味都不相同,看得是当地的气候怎么样,更符合的地方口味自然是更好。后世发展杂交水稻为的是产量,可营养价值方面真的不怎么样,但没有比让全国人民吃得上饭更重要的事情了。
要说哪里的稻米最好吃,毫无疑问就是中南半岛那边出产的稻米,不但是一颗颗饱满和光亮剔透,就是营养价值也相当高。现如今汉国的很多人都能吃到中南半岛出产的稻米,却是要比子孙后辈幸福得多。
“明日便要开拔了。”
“是啊,出阳关往白龙堆。”
白龙堆以前叫什么已经不重要,名字当然是第一代开拓西域的西汉命名,证实了只有强者才有“命名权”的规则。
白龙堆就是现代的罗布泊,就是目前那边并不存在广袤的沙漠,仅是一些区域形成戈壁,大多数地区是草原状态。
出阳关之后,向西路途地形大多趋于平坦,便是有山也是很小的小山包,往前六百余里可以抵达蒲昌海。
对了,蒲昌海(盐泽)是先汉的旧称,蒲昌海的称呼一直是延续到曹魏,到了西晋时期改名为牢兰海。刘彦当然是无视掉司马一家子当政期间的一些命名,重新用回了先汉的称呼。
阳关正西面为平原地形,南边则有一道连绵数百里的山脉,山脉目前是没有名字,到后世被取名金山脉。金山脉再往南是一处范围极广的盆地,现代命名为柴达木盆地,再继续往南则是昆仑山脉了。
谢安目前率军激战的地方就在昆仑山以南,那里山脉连绵,却又有着诸多的盆地,他们遭遇的困难与隋唐时期一样,甚至还比隋唐时期更困难一些,至少隋唐时期那里是有吐谷浑六部栖息,可目前真的就是很原始的面貌。
从中原往西域的一整条路线有一个泛称叫河西走廊。这一条河西走廊并不是一层不变,沙漠化和戈壁化会使道路出现变更,目前使用的是由姑臧一路向西到阳关的路线,等待因为气候改变了面貌,到隋唐其实只能是选择到玉门关的路线,导致隋唐的很多文化作品中基本是见不到阳关,倒是很多的边塞诗人经常会提到玉门关。
“五万五千人足用三月之粮,缺粮便是就敌了。”
李匡说不上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们出阳关进军西域本来就是一种“止损”行为,国家愿意提供可用三个月,在全国即将面临全面缺粮窘境下,已经是尽到最大的努力。
谢艾并不会出阳关,他仍将留在西北处理后续事宜。
第一批前往西域的人将以李匡为首,他们进入西域之后可以便宜行事,也就是不限制一些条条框框。
在第一批之后,第二批人手会在随后的一个月开拔,却不再以军团模式进入西域,是以小股人马的“自由行”,等于李匡所带领的第一批是为了打开局面而去,跟汉国开拓中南半岛非常类似。
由于是求活前提下的进军西域,官方并没有为各骁果发放号衣,等于是除了军方的将士之外,其余人是穿什么的都有,他们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武备齐全。
到了正式出发的当天,消失了有一段时间的冉闵再次出现。
冉闵是站在阳关城隘之上看着不断列队穿过关隘的队伍,身侧由谢艾进行陪伴。
“南方人有中南半岛,北方人有西域。”冉闵对于鼓励民间向外开拓其实没有更深的理解,就是单纯的觉得都有一个能抢劫的地方真好:“这一下子算是公平了。”
阳关城墙高约八米,连接两处山体而建,内外皆有瓮城,山体部分被凿空用以藏兵和囤积物资。它自被张氏凉国重新修建起来之后,其实还真没有发挥过作用,一直以来都是张氏凉国主动向西域发兵进击,西域人连一次靠近阳关都没有。
“西域与中南半岛不同。中南半岛处于蛮荒,便是有政权,多数地区并不被管控,以野人居多。”谢艾对中南半岛并非不知情,那边与西域也是两个决然不同的环境,再来就是:“西域在先汉攻下之前便是小国林立,更出现过强国。又处于东西方交汇之处,文化多样,民风彪悍。”
“北方汉人同样比南方汉人更能打。”冉闵才不管是不是地图炮,笑着说:“能打的对上能打的,倒是合适。”
谢艾也就是说说而已,西域人就是再能打,长久的时间里面也是被诸夏教导怎么做人,已经被开发的西域也相比中南半岛少了更多来自于大自然的危险,前往西域面对的就是人与人的拼杀居多,不用像前往中南半岛在密林里走着走着突然被什么咬了没了小命。
五万五千人的出关,还只有一个城门洞能够通行,速度真的是快不到哪去,从第一批人出关到最后一人走出,整个过程竟然耗时多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