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吭声,他们只能是继续拜在地上,听着刘彦在那里发表感概。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刘彦在渡步,声音依然不快不缓,听上去没有什么情绪波动:“听听,寡人是最不重要的一个。既然寡人都这样,汝等可有自认比尊寡人者?”
要说的是,孟子提出不少的理论,能够被接受的则是太少,其中关于《尽心章句下》的一些言论更是被斥为缪谈,也就说不止百姓不认可,连带官员和君王也从来都当成笑话,只因为说得很好听,但几乎没有执行的可能性。另外,孟子的一生就是作为一名“斗者”,游历各国几乎是逮住一个喷一个,被喷得最惨的是战国七雄的一个国君,搞得列国的国君知道孟子来了就开始闭门拒客。
刘彦的一句话,让众臣又是齐声口呼:“臣惶恐!”
惶恐之余,少不得是有人在思考,难道君王要开始走“孟子路线”,进而从小脑袋瓜里回忆孟子曾经都提出过什么治国思想。
“有民,方而有国。民为国家之基石,国家纳赋、缴税、兵源离不得百姓。以众多小家汇集为一个国家。民安心生产可使国家富庶,民尚武进取则国家兵锋强势。”刘彦可没有想过要走孟子路线,要有也是霸王道杂之的路线。他总算是提高了而一些音调:“百姓乃是寡人一切伟业之根本,寡人爱之、惜之。汝等之中有人欺凌、掠夺百姓,使百姓与寡人离心离德,是在挖寡人大业的墙角!”
声音在大殿之内回荡,之前的假惶恐变成了真惶恐,自觉干得过份一些的人开始浑身打摆子。
刘彦没有过多去观察百官是什么模样,是看一眼荀羡点了点头。
荀羡手持一个卷轴迈步而出,朗盛道:“王上诏,众臣听宣!”
文武百官无不是起身再拜,齐声呼:“臣,聆诏。”
宣读诏书一般是宦官干的活,刘彦没有始置宦官,是由贴身秘书郎来干这个活,包括朝会之上宣读和去百官家中宣召(旨)。
荀羡在宣的诏并不是百官想象中的内容,他们原以为会有谁被处置,听了却是长长的封赏。
诏书宣读起,汉国取消左右丞相分治,由纪昌担任丞相,桑虞为御使大夫,然后一系列的官职安排。
徐正正式卸任征南将军一职成为太尉,这个还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们尽管心情忐忑,却是喜悦三公总算不再空缺,想着刘彦称帝已经提上日程。
听到庾翼被委任廷尉众臣多少是有些诧异,他们多多少少知道庾氏一族为什么会转投汉国,怀疑交换条件有了变化,思考庾翼成为廷尉之后会有什么影响。
自然了,庾翼被委任廷尉要有基础,而基础就是庾氏一族在建康争夺战的功劳,连带桓氏一族和众多世家只要有功也会得到封赏,使本来就对南方世家充斥朝堂有警惕心的人不得不多想。
诏书很长,重要的委任牵扯到不少利益团体,要是细细分析会发现一点,中枢的三公九卿分布转变之下,一套平衡被形成。
要说大殿里谁最开心和兴奋就某过于冉闵,兴奋曾经追随自己的一些人升官晋爵,开心桑虞被撸掉了右丞相一职。
丞相只剩下一个不再分左右,等于是原本属于丞相的权利被集中,纪昌是一个很纯粹的人,由他担任丞相说明君王对权利的分配进行重要一环的调整。
不能说御使大夫这个职位不重要,若说丞相是一个国家的政1府最高行政长官,御使大夫的权利就是主要管理记事和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应该说御使大夫的权利一点也不小。
桑虞转任御使大夫,从行政级别上并没有降低,只因为御使大夫实际上的地位本来就是相当于副丞相,以前桑虞就是副丞相的定位,成了御使大夫之后除了不再具有民政管理权之外,相反是多了一项监察文武百官的重要职权。
诏书还在念,有一些人则是一直没有听到关于自己的内容而开始情绪出现波动,其中以冉闵和桓温最为着急。
徐正本来是征南将军,他晋升为太尉之后,等于是征南将军这个职位有了空缺,而目前汉国对长江以南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按理来说徐正卸任之后该进行重新的委任。
桓温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征南将军人选,不是他出身于长江以南这一点,还有关于汉国朝堂对他的近一步考察。而他要是成为征南将军,说什么也不会偏袒南方世家,应该说下手会比其余人都要狠。再来是,他先征讨李氏成汉,灭掉李氏成汉被封侯,可是武职上并没有得到晋升,这么一来他无论怎么看都属于征南将军的不二人选。
荀羡还在继续念,刚才刘彦发飙,还没有进行任何处置的时候突然有诏书,让百官心中的各种惶恐与不安随着诏书的公布被冲散了一些,百官的注意力是转到政局的改变上面。
诏书总算是念到了军方的部分,冉闵听到的是自己晋升为骠骑将军,虽说是略略失望不是大将军,但内心里大部分还是比较喜悦。
汉国的核心武职其实并不多,置太尉为武将第一人,可是太尉根本就不会领兵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