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2 / 3)

席卷天下 荣誉与忠诚 4513 字 2017-05-29

,不好过于强硬,耐着心性重重点头,看着王嘏的身影消失在城楼走道拐角才又将目光转向汉军营盘。

汉军的营盘前方燃烧了众多的篝火,是相离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燃烧大火的篝火堆,为营盘前沿提供了充足的光线,使李氏成汉的斥候、探子之类的人物很难靠近营盘,不能靠近当然也就无法探清营盘内部的情况。

实际上此时此刻的汉军的确很忙,士卒连夜去到附近的树林砍伐木材,营内的工匠一刻不停歇地打造相关的攻城器械,甚至是系统农民快速地建造一些建筑物。

“南郑城墙高度三丈?”桓温没有待在中军大帐,是被一帮亲兵护卫着走动在营区四处查看,比较重视的是正在打造攻城器械的这一片。他正在拍着一辆冲车的墙壁,木头发出了厚实的声音,目光打量该是有三丈左右的冲车,用着满意的语气说:“冲车就是运载士卒攻上城墙,只能过高不能太低。”

按照冲车的高度和体积来看,一辆冲车绝对能够容纳二十人以上,里面的构造是分为三层,每一层都有一面厚实并装的木地板,成为“z”字形的阶梯是在中央位置。它的底部是一些全木的圆形轱辘,数一数两排各自四个,也就是由八个圆形轱辘来作为承重。它的后面是一片空旷,另外三面钉装上了木材墙壁,一些工匠正在为墙壁钉上蒙皮。最顶上看去有一个可以倒扣的咬齿,它被平放下去能够紧紧地咬住女墙,里面的士兵可以经由长方形的通道杀出去。

华夏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事实上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战争史,中原这边的战争史通常是围绕着攻城和守城,长久的历史里面对于攻城器械的利用累积了足够多的知识,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用于进攻或是防守的器械。

正在打造攻城器械的那批工匠干得相当卖力,不止是因为待遇良好,还是汉军从残暴的石碣赵军那边将他们拯救出来,有良好待遇外加有救命之恩没理由还偷奸耍滑。

抵达南郑城下的汉军其实只有两万不到的样子,不是桓温不愿意有更多的部队,是一路攻城拔寨损耗了一批,沿途的一些地点也需要留下部队驻防,能够用于攻打南郑的军队也就只剩下了那么点。

自古以来攻城讲究的是兵力肯定要比守军多,通常是认为攻城远会比守城伤亡更大,没有优势兵力能不打肯定不要打,问题是桓温根本就没有选择余地。

熟读兵法的桓温对于“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这一句话有相当的了解程度,可是他又认为兵法是死的,运用兵法的人是活的,活人就不能被死道理给困住,要真的完全依照兵法战争根本就不用打,他们也不会出现在南郑城外。

西汉和东汉有一个举世的公理,那就是“一汉当五胡”被普世认可,说明白点就是一名汉军可以抵上五名胡人,那是汉人兵锋最为锐利的年代。

桓温不但读兵书也读史书,西汉和东汉的汉军在兵甲器械上全优于胡人,真正有“一汉当五胡”的自信的来源却是与异族的战争中用胜利堆叠而来。他没有到汉国之前是怎么样不太清楚,到来之后汉军屡次与异族交战,伤亡对比总体来讲是七换一以上。从数据上来推论的话,是不是说当前的汉军要比两汉的汉军更剽悍?

其实不是那么算,该分析西汉和东汉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胡人,当前的汉国又是面对武器装备相差距到什么层次的胡人,不过桓温才不管那么多。他知道南郑城内有五万守军,甚至昝坚可以发动城内居民参与守城,但以他的算法两万汉军战斗力在平原可以抵上至少十四万李氏成汉士兵,就是城池攻防战上面两万汉军也能抵上六万以上的李氏成汉士兵。

城外的汉军营盘一整夜就没有安静的时候,各种“丁零当啷”的动静响了一夜,凌晨时分密密麻麻的炊烟飘向了天空,一阵阵的蒸馒头香气和各种肉香借着风力飘向了南郑城。

一夜没有休息的昝坚鼻子在抽动,他从香味里面闻到了很多种的类别,光是陆地肉味就能闻出牛、羊、猪三种,闻着还有些孜然、姜、花椒的味道。他比较纳闷的是,怎么闻着还有海产的味?

美好的味道会让饥饿的人口中泛出唾液,肚子会控制不住地发出“咕噜”的动静,那是人所无法控制的一种生理反应,值班值了一夜的南郑守军就在频繁地肚子发出“咕噜噜”的声音,太多人的肚皮发出动静,以至于昝坚听着就是连续的一大串“咕噜”声。

南郑的守军在凌晨时分也在造饭,士兵的主食是黄豆、黑豆、红豆之类的豆类,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粗粮,战时会分上一碗的杂碎汤,而杂碎汤是动物内脏、骨头、碎肉再加上一些各种菜叶子。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守军士卒其实早就习惯了半生不熟吃了会经常放屁的豆子,能有一碗杂碎汤也会产生满足感,可是闻着汉军那边飘来的各种食物香气,内心里的郁闷感别说有多重。

桓温是用单筒望远镜发现城头守军的动静,那里的守军士卒一边吃着各种豆子一边张望,他吩咐:“将各种食物弄到守军能够看见的位置,量足一些,气味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