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汉国首次的文武之争(2 / 3)

席卷天下 荣誉与忠诚 4459 字 2017-04-07

的人并不少,像是陈安、侯子光(僧人)、范贲等等一些人就先后起兵反抗胡人,不过这些人的格局基本太小,占据一县之地就称王称帝,反抗胡人的大义变成了一己私欲,得到的响应并不广,与冉闵一入关中就称王的举动和后果都差不多,偏偏还没有办法自保而被轻易消灭。

刘彦是带着人又在赶路,留下三万部队在东阿驻扎,带着四万部队以及一众闲杂人等要前往东平郡的范县。

是有相当多的闲杂人等,比如刘彦就有接近一百的侍女、侍者(主要是服侍那些妃子),其余的官员当然也要有伺候自己的人,合起来的总人数有个一千多人。

对于要不要冒险跨越数百里攻击邺城和襄国一直都在讨论之中,文官这边没有具体的表态,武官那边是冉闵和桓温极力想要让刘彦从想法变成实际行动。

这个时候冉闵就和桓温乘马并行,两人在之前只是点头之交,有了共同的欲望之后迅速走近。

“石虎调动羯族青壮和各族青壮为兵出征,邺城和襄国目前肯定是前所未有的空虚。”冉闵屁股下面的朱龙马绝对要比桓温那批西极马雄峻,导致他乘坐马背的时候要高出桓温不少,是居上临下地说:“邺城有数十万被强迫做苦力的劳役,早就不堪压迫。趁石虎领兵在外,我军一到可以轻易再获得数十万苦力的响应。”

桓温对石碣赵国的了解不及冉闵,一开始就是冉闵在详解局势。他真的希望刘彦能够来一次冒险行动,觉得那是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大好机会,成功的可能性并不低。他知道有多么的风险就会有多大的功劳,目光是盯在统兵人选上面。

“先秦时期有章邯以一帮刑徒为兵,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碰上霸王才折戟沉沙。”桓温沉吟道:“石碣赵国没有如霸王那般的人物。”

现如今被喻为霸王的倒是有一个,那人就是与桓温乘马并行的冉闵。而冉闵是属于汉国这一边,桓温说那话存在一些讨好的意思。

“我军一到就能将那些苦力收为己用,不就是这样的道理?”冉闵看向了王辇所在的位置,说道:“王上有意出兵邺城和襄国,肯定是也有类似的想法。”

王辇之上不止有刘彦,纪昌、桑虞、吕议、蔡优等等都是在上面,远远看着交谈热烈。

桓温的目光亦是看向王辇,用着猜测的语气问:“左丞相不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他对王上的影响很大。若是能够得到左丞相的支持,事情就好办了。”

这一次桓温的期待却是要落空,王辇之上已经谈到有没有必要兵行险着的话题。

“做出攻击邺城或是襄国可以使石虎被迫应对,可是谁也无法保证一旦工事攻防战演变成为移动战之后,石虎会不会直接抽身。”纪昌一再斟酌自己要说的话:“大汉国力优于石碣,打僵持战和消耗战对大汉有利,何必放弃有利而使局势变动呢?”

刘彦已经说过自己的想法,就是一年之内奠定光复中原的期望。他的说法得到赞成,对于是不是应该冒险却开始出现反对声音。

“羯族的青壮大部分集中在白马,那是大汉一直在期盼的事情。”蔡优也在斟酌,他说:“我军不缺粮秣和器械,对于攻防战的经验要优于赵军,野战尤其是骑战则是胡人比较拿手。”

刘彦能说自己已经在琢磨着将禁卫军逐渐改为骑兵吗?四万禁卫军的骑兵配合野战部队的七万骑兵,汉军并不怵与胡人骑兵交战。

“我军的兵甲和器械也是全面优于赵军。”桑虞笑呵呵地说:“难得石虎愿意将羯人主力集中在一地,让他们跑了就不好了。”

三个最为核心的文官表示出同一意见,都认为现如今的局面很好,不应该轻易做出变动。这一下刘彦就不得不慎重了。

冉闵和桓温已经靠近王辇,他们请求之后上了王辇,一番行礼屈膝跪坐。

“王上。”冉闵并不知道刚才王辇上发生什么,将与桓温的那些对话说出,主要讲的是汉军一到邺城可以获得数十万人的响应,最后才说:“一旦攻取邺城和襄国,石碣的核心便算是为大汉掌握,介时各国各族必然清楚大汉与石碣孰强孰弱,必然瓦解各国的合纵连横,能够更好的各个击破。”

合纵连横的事情是桓温告诉冉闵,随着汉军在各处战场转为有利,结合石碣赵国与各国不断联盟来讲,还真有那么点类似。

“考虑到胡人以骑兵居多,阵地战转为移动战的趋势较大,闵仔细研究了一下各地的地形以及两军分布。”冉闵说到军事的时候显得无比自信:“顿丘那边是山地居多,以胡人骑兵的特性不会轻易进入。汲郡以及魏郡是地形相对平坦,可两郡之内的水系分布却是密集,只要棘津为我军掌握,舰队却可以进入那些水系。”

黄河有着众多的支流,汲郡那边的清水和淇水,纵横顿丘郡、阳平郡和魏郡的白沟也是黄河支流之一,再来就是白沟也有着众多的支流,众多的水系其实是有互相交汇。

刘彦奇怪地看着冉闵。他所知道的冉闵根本不懂水战,那么关于水系的事情就是桓温向冉闵所提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