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突围开始(1 / 3)

席卷天下 荣誉与忠诚 6550 字 2017-01-31

果然有人与汉军联络,商谈临阵起义会得到什么待遇吗?

刘彦之前收到了不下于二十封信,来信的人职位最低是校尉最高是杂号将军,其中就有呼延盛这个石碣的虎翼将军,他们的来信只谈一个问题,可以投降或是率部起义,有的不求能够得到什么奖赏只求活命和自由,有的则是要求官职或是财帛。

有一天姚弋仲猜得太对了,现如今的中原根本就不讲什么节操或是道德,多民族混杂之下背叛无时无刻不在。

刘彦与纪昌等人正在商议怎么利用,前线的军官来禀告了重要的情报,敌军营寨中有女人唱歌,还是那种无比哀怨的情歌。

军营不得喧哗,那关乎到控制力的衡量。古时候在军队并不能随意唱歌,因为一般认为歌声会让士兵生出想家的情绪,会造成军心上的动摇,使得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敌军营盘出现歌声,且不管是什么歌,代表姚弋仲已经失去掌控力。”桑虞说话的语速快语气又激动:“君上,且先答应那些人的要求,以击败敌军为重。”

刚才他们在观看敌军将校写来的书信,商议是否答应要求之类。按照刘彦的意思,不管局势是否对己方有利,能够答应的才能应允,不能答应的就直接拒绝。

很多人不理解刘彦为什么要那样干,他们的主张是先答应下来,等待我为刀俎人为鱼肉的时候,那些投降了的人又能怎么样。

刘彦坚持的是信誉问题,认为汉部的信誉没有廉价到这个份上,比起一场战事的得失,信誉才是需要维护的根本。

真心没有几个人理解刘彦的坚持,他们屡次劝谏“兵者,诡道”的思想,认为只要能够获得轻易的胜利失去些许信誉不算什么。

或许那些人说战场不能讲信誉是对的,毕竟华夏自从春秋之后,军事文化历来讲的还真就是未达目的不择手段。cad1();

古典战争早就随着春秋的落幕消失,诡道思想充斥着华夏文明的军事核心,蔓延到任何非军事上面,或许对敌人讲信誉真的是一件可笑的事情,然而不讲信誉真的好吗?会不会让整个民族不再信任节操和道德,变得未达目的不择手段?

刘彦有自己的坚持,信誉从来都不廉价,哪怕是对敌人而言也是那样。军事上关于谋略的布置多么诡异和残忍都不算什么,但只要承诺下来,不管是对自己人或是敌人,承诺就是承诺。看上去或许是很傻的行为,对于普通人或许真的是傻,但对于统治者不是傻,是在维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

“昌为行军长史。”纪昌‘呵呵’笑着说:“可由昌出面应允那些人,一切与君上无关。”

刘彦当即苦笑出声。他扫视在场众人,看着他们期盼的表情,肃声道:“给予那些投来降书的人回复,该有什么待遇,以战时表现为准,战后会进行评估。”

桑虞还想再劝却是被纪昌拉住衣摆晃了晃。

如果讲求信誉是很傻的行为,作为统治者的刘彦决定就那么傻下去,哪怕看着迂腐也不会轻易拿自己的信誉出来挥霍。

讲信誉被评价为迂腐,这是何等可笑……甚至可以说是悲哀的事情?好比如有人扶起跌倒的老人都能上新闻联播,拾金不昧也变成需要宣传的个例。那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刘彦的行为目前没有多少人会理解,但是当汉部立国,等待汉国在日后的一系列征战和扩张中发生一些事情,他们会赞美自己君王的坚持,后世子孙也会由衷庆幸刘彦定下的基调。

带着各种复杂的心情,除了刘彦之外的人全部退下。那一刻刘彦看着那些人的背影在苦笑,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什么事情的可怕,物质横流与金钱至上不能说有错,但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信任不能失去。cad2();

各个得到汉军方面回复的那些欲意反戈起义者,他们的心态之复杂难以言表。

“刘……刘……”呼延盛想直接称呼刘彦的名字,但很可能很快就要在刘彦麾下混口饭吃,又怎么能够直接指名道姓?他连续吐出两个音节,最后是含糊说:“那一位没有封官许愿,是不在乎我们的反戈,还是……?”

尹弼迟疑道:“这或许是好事。若是大包大揽,我们才应该忧虑。”

呼延盛现在代表的是军中的匈奴人和部分杂胡,他是羌族部队中首个统军与汉军骑兵大战的指挥官,一连串的战事打下来真真是被汉军给打怕了。

姚弋仲看上去很正常,恰恰姚弋仲的正常在这种局面下显得无比不正常,呼延盛在得知姚弋仲命人收集战马之后彻底不淡定了。要说姚弋仲是想反攻能解释得过去,但在核心营区收拢战马而不是在外面,到底是几个意思?呼延盛判断姚弋仲是要突围,是姚弋仲要瞒着非嫡系进行突围。

对于尹弼而言,他是被姚弋仲战场提拔没错,但要说确认臣属关系则不然。他获知姚弋仲要突围并且没有通知自己,发挥了中原晋人在天下大乱之后的秉性,那就是寻找下家。

尹弼利用职务的便利先联络军中的晋人,要联系杂胡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有人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