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立国以来屡次受到西夏、辽国和金国的威胁,不过经历了这么多风雨,汴梁城依旧繁华,所以京中上到赵佶、赵恒,中到文武百官,下到平民百姓,都认为金军会和以前的西夏、辽国一样索要一笔岁币就能满足,只要他们按时送上金银丝帛,就依旧可以在汴梁城中享受富足安稳的生活。
然而悠闲的日子没过多久,金国的使者就来到了汴梁城中,从辽国投向金国的萧仲恭和耶律余睹分别担任正使和监军,赵恒和朝中的文武百官认为萧仲恭和耶律余睹都是辽国名门出身,肯定不会甘心久居完颜氏之下,所以他们认为可以引诱收买这两名使者。
负责接待他们的官员送上金银财帛,并且在言辞之间颇有引诱,萧仲恭含糊应对,大宋的官员却认为他们真得存有疑心,于是用蜡丸封了一封书信让萧仲恭送耶律余睹,使为内应,妄想着他们能从中帮忙让大宋在日后的两国交往之中讨到一些便宜。
可是萧仲恭和耶律余睹早已被当初护步达冈之战中金国以两万兵马大破契丹七十万大军的辉煌战绩吓破了胆子,哪还敢为他们效力?再加上此次南下之时,沿途所见宋军的河东、河北一带残破不堪,丝毫没有囤积兵力进行戒备,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密信交给了金主完颜阿骨打的次子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对于上次领兵南下没有攻下汴梁城早有不满,现在有了这样的借口那还忍得住,八月,完颜宗望以这封密信为理由再次讨伐大宋,这次领军的依旧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二人,相较上次,他们率领的兵马更为雄厚。
在此之前,宋人并非没有觉察到金军的动态,种师道在河阳遇到金国使者王汭,察言观色判断金兵一定会大举南下,立即上疏请求皇帝临幸长安躲避敌锋。而朝中此前那些在第一次围城之战中瑟瑟发抖的官员却忽然挺直了腰杆,直斥种师道胆小怕事,将其束之高阁。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分两路进军,西路完颜宗翰从大同出发,第二天破宋张灏军于文水,九月克太原。东路完颜宗望从保州出发,当天破宋兵于雄州、中山九月攻下新乐,破宋大将种师中于井陉,取天威军,克真定,二人势如破竹,眼看着就要攻到东京汴梁了。
直到这时候,赵恒才想起重新启用主战派,但却早已错失良机,若果他当初肯听从种师道的意见半渡而击,金军定会遭受惨重的损失,那还有余力南下?再退一步,如果他们肯花上一笔钱增强河北一带的防守,又怎么会让金兵如此轻易地攻到汴梁附近?
如今大军压境,宋军却是损失惨重、汴梁城的防守几乎没有丝毫准备,就算是白起、李靖到了朝中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更何况是李纲、种师道这些人了,他们既缺少钱粮又缺少兵马,还有深受主和派的制约,再加上赵恒也并非明主,他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来应对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二人。
眼见主战派似乎没起到什么作用,赵恒的心思又是一变,主和派再次占了上风,唐恪、耿南仲等人下令各地宋军不得勤王,一心幻想着金兵能和上次一样拿点钱财就会走人,这一举措让各地宋军裹足不前,年初金兵围城时尚有二三十万兵马赶到汴梁,而这次却只有南道总管张叔夜与两个儿子伯奋、仲熊募兵一万三千人冲入汴梁。
李纲又一次被赶出了京城,想到眼下时局如此窘迫,唐恪、耿南仲等人却还如此行事,种师道悲愤不已,再加上此前他的弟弟种师中殒难已经伤透了他的心,种师道一病不起于十月去世,大宋最后一根擎天柱就此折断。
事后赵恒亲临祭奠,为之恸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然而这些并没有什么卵用,再接连拒绝了种师道半渡而击、屯兵河北以及退走关中的建议后,汴梁的陷落就只是时间而已了。
金军修整之后,与十一月再次启程,西路完颜宗翰自太原向汴京进攻,数日之间连下威胜军、隆德府、盟津、西京洛阳、永安军、郑州到达汴梁城下;而此时东路完颜宗望也一路从真定杀到怀州,在完颜宗翰之前抵达汴梁。
与上次围城相比,这次金军的数量多了一倍有余,十五万兵马围住汴梁,其中更有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完颜宗弼(金兀术)、完颜阇母、完颜昌、完颜希尹、完颜娄室、完颜银术可等女真名将悉数在阵,同时还有从辽国投向金国的刘彦宗以及先投向大宋,又转而归顺金国的常胜军统领郭药师助阵。
汴梁城中还不满七万,其中多是些不堪一战的杂兵,而且城中如今竟然连能够领军的将领都找不出几个来,别说和种师道、种师中等人相比,就连和童贯差不多水准的将领都没有,也难怪唐恪、耿南仲这些人急着求和,想必他们也知道凭借这点力量是根本挡不住金军的。
除了求和之外,朝中文武百官情急之下,各种歪门邪道也冒了出来,同知枢密院事孙傅在围城之中,读丘浚《感事诗》,见其中有“郭京、杨适、刘无忌”之语,忽忽然如中邪一般,认为这三人可解汴京于危难之际,立时派人在城中百般寻找,结果还真的被他在禁军上四军之一的龙卫军中找到了一名叫做郭京的士卒。
这郭京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