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昂塔德努瓦。
刘子正手下的部队正在修筑防线。
经过阿尔及利亚外籍军团司令部的确认,第一师下属共有七个团,分别是五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和一个装甲团,在外籍军团内的编号分别是6-12团。
这个编号仅限于外籍军团的战斗序列。
在第一师内部,所有的部队被细分为九个团,编号是1-9。这其中陈康健的装甲旅下属两个团,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刘子正和葛立夫两个步兵旅下属四个团,占据了三到六;郑大力的炮兵旅同样是下属两个团,七团装备的是拖拽式火炮,八团则是装备了刚刚列装的自行火炮;最后的第九团,属于全部由洋人组成那个秦致远的直属团。
相对于英国师和法国师,第一师大约是23000人左右,和美国师的编制差不多。
刘子正部队负责的是正面第一道防线。
有兴登堡防线的珠玉在前,第一师的防线修的也是丝毫不差,如果非要找不同,大概就是防炮洞。
德国人有充足的时间修筑防线,他们的那个兴登堡防线整整修了小半年,所以可以有条不紊的往下挖洞,一直挖到四五十米那么深。
第一师没有多少时间,满打满算只有一个星期,自然不可能挖出十几层楼那么深,所以只能取巧。幸好第一师有不少聪明人,他们根据德国人的火力特点,创造出了反斜面防炮洞,既不需要往下深挖,防御性能也差不了多少。
所谓的“反斜面防炮洞”,就是在德国人的火炮无法直射的位置挖掘防炮洞,鉴于秦致远选择的阵地是丘陵地形,所以挖起来并不算费劲,再加上雷诺公司生产的仓管式钢结构,防御性能还是很不错的。
早在赶往费尔昂塔德努瓦之前,秦致远就找到老雷诺,要求老雷诺生产一批可以组装的大型钢质框架结构,不仅可以用在在防炮洞内作支撑,同时也可以快速修建防御碉堡。
这些钢结构就跟两头开口的蒙古包差不多,两个出口都可以选择从内部开启,也可以选择关闭,一旦开口关闭,从外面靠人力无法打开,只能选择用爆炸物破坏。
这样的堡垒一般情况下只要设置,大多都会形成碉堡群,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支援,想要暴力破坏也不容易,为了增加防御能力,战士们甚至在碉堡周围堆上了好几层沙袋,除非被大口径重炮直接命中,否则很难破坏他们。
因为有充足的物资供应,第一师的轻机枪已经普及到班一级,而且还是每个班两挺,每个碉堡由一个班驻守,正好可以兼顾两侧的射击。
对,就是两侧,这是形成交叉火力的要点,碉堡上有射击孔,但是射击孔并不直接对准敌人冲过来的方向,而是对准侧前方,这样既能防止敌人直射碉堡内的守军,又能和其他的碉堡配合,形成有效的交叉火力杀伤敌人。
第一师的重机枪配属到连一级,每个连都有一个机炮排,装备四挺重机枪和四门80毫米口径迫击炮,这些重机枪和迫击炮再加上配属到班一级的轻机枪,构成了第一师的基础火力。
说到火力密度,第一师因为重机枪的比例较大,比起英国师一点也不差,比起德国师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机枪的数量虽然多,但是分散到整条战线上,感觉还是火力不足。
秦致远选择的阵地是一个依山的半圆形阵地,这种阵地的好处是不会腹背受敌,坏处是防线上的突出部将会成为德国人的重点攻击目标,一旦有一个点被突破,整条战线都会崩溃。
好在刘子正手里还有撒手锏,那就是20两FT-17坦克。这二十辆坦克如果去攻击可能力有未逮,但如果是加入防御,那作用可就大了。使用坦克防御的优点比固定式碉堡多太多了,比如机动灵活,随时可以转移,可以根据敌方的攻击方向灵活调配。比如坦克自身拥有强大的防御能力,除非是被直瞄火炮一炮糊脸上,否则难以被摧毁。再比如坦克本身就具有突击能力,可以对敌人事实反冲锋,等等等等。
总之,刘子正在阵地上给威廉皇储准备了一道大餐,就等着威廉皇储过来品尝。
就在第一道防线背后大概500米的地方,葛立夫的部队也在修筑防线。和刘子正的攻防兼备不同,葛立夫的部队主要是修筑防炮洞。葛立夫的部队是预备队,一旦前面的刘子正旅或者是巴斯蒂安的第32师扛不住了,葛立夫旅就要顶上去。
秦致远的指挥部就在葛立夫旅的防线上,指挥部建在一个地势稍高的小山顶上,将近400呯的指挥部使用了三层夹心加固,最底层是钢架结构,上面铺两层沙袋,再上面是圆木,最上面还是沙袋。
这样的结构已经在上次的演习中经过试验,能顶得住200毫米口径重炮的直接轰击,再大口径的估计德国人拉不过来,那都已经进入轨道炮的级别了。
与此同时,距离主阵地偏北方大概5公里的地方,陈康健的装甲兵正在为坦克做最后一次保养。
装甲兵们躲在树林里,坦克上都覆盖了伪装布,即使德国人的侦察机从树梢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