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层面,这次第九师团的覆灭,以及上海的光复,却证明了一个极重大的现!或者说历史性现!这个重大的现就是,游击战并非只能在山沟沟里开展,在大中城市也一样可以!”
说到这里,**还用力的挥了一下手,以加重语气。
“说的好。”朱老总深以为然的道,“这次上海的光复,确实是充分的证明了,游击战不光在山区可以,在大中城市也一样可以!”
“但游击战终归是游击战,不是阵地战,所以有必要电告徐锐,告诫他千万不要因为光复了上海就背负上包袱。”这到这停顿了下,**又道,“我们哪,绝不学蒋委员长,绝不死守一城一地,该到放弃之时,还是得放弃。”
(分割线)
与此同时,上海的盛大游行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美联社驻中国战地记者海伦娜全程参与了大游行,据她估计,参与这次祝捷大游行的中国人至少有一百万,所以回给美联社的这篇通讯稿,海伦娜取了一个极具鼓动力、同时也极具震撼力的标题——百万大游行!
在文章的最后,海伦娜这样写道:从四川路到西藏路,再从北京路到公馆马路,乌泱乌泱的全都是中国人,仿佛全中国的人都聚集到了这里,他们高喊着口号,因为巡捕营刚刚取得的胜利欢欣鼓舞,从他们的欢呼声,或者怒吼声中,我清楚的感受到了这个古老民族的自灵魂深处的力量,是的,这是一个不可轻侮的民族!日本人将会因为他们的愚蠢、贪婪和狂妄付出血的代价,对这我无比坚信。
海伦娜的文章写好后,很快就转化为摩尔斯电码,跨越宽阔的太平洋传回美国,不过在文章被正式刊印前,却必须先送交联邦调查局审核,然后,海伦娜的这篇文章便呈送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案头上。
秘书将海伦娜的这篇文章送来时,罗斯福正在跟国务卿赫尔讨论未来国策走向。
欧洲局势越的紧张,德国的军事扩张倾向已十分明显,这时候,美国的光荣孤立政策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所以,美国政府必须有所取舍了,是继续坚持两不偏帮的政策,同时跟所有国家做生意呢?还是倾向某一方?
就在这个时候,秘书将海伦娜的文章送到了罗斯福案头。
罗斯福跟赫尔说了一声抱歉,然后就翻开文章看了起来。
看完文章之后,罗斯福的嘴角忽然绽起一抹玩味的笑意,扭头对国务卿赫尔说:“记得驻华武官史迪威上校回国述职时,曾经对我说过,说是国民政府已经**到骨子里,根本就是烂泥巴扶不上墙,而**则是股新生的力量,未来中国的希望在**,并且建议美国政府全力援助**,赫尔你好像是反对的,是吧?”
“是的,先生。”赫尔毫不犹豫的说道,“但这并非我的观点,我只是陈述美国驻华大使詹森的观点,对于这件事情,我不持立场。”
“那你最好看看这文章。”罗斯福说着,把手里的文章递过来。
赫尔接过文章很快看完,耸了耸肩说道:“先生,这并不足以说明问题,**的部队能收复上海,仅仅只是侥幸,还有这个徐锐,打仗确实非常的厉害,但是他一个人厉害,并不意味着**的人都厉害。”
“但是至少,援助**可以作为一个备用选项,不是吗?”罗斯福用手指下意识的敲了敲办公桌面,又接着说了句,“如果租界法案得以通过的话,可以适当考虑,给予**一部份军事援助,分散投资还可以降低政治风险,赫尔你说呢?”
“好吧,我没有意见。”赫尔耸耸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