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4章 去乌法(2 / 3)

就在杨明志等人在户外聚众抽烟的时候,列车长下了车,直奔喀山中心站的列车调度办事处,向本地的调度负责人报道。

本时空不存在电脑网络,繁忙的铁路线必须由对时间观念极其重视的一个个调度员负责,他们将列车抵达的时间记录,并送交自己的上司,那里有专门人士分析这些数据。

若从后世的标准来看,当前所谓的繁忙铁路也并非那么繁忙,每辆军列的间隔足有十多公里,待到夜晚,一些列车停靠车站,使得夜间行进的列车数量少了许多。

每辆列车都有自己的编号,它经过一个车站,就被当地调度员记录。到了停靠的大站,统计工作更为详细。

杨明志所在的军列终于抵达了伏尔加湖畔美丽的城市喀山,列车长谢苗诺夫的重大任务也完成了阶段性胜利。

列车长汇报了工作,也领取了自己的新任务,现在,他就把接下来的行程告知给杨明志。

“工人们将把所有的废铁搬走,空置下来的车厢并不会浪费。等到天亮后,粮仓会把调拨的粮食运到车站。待粮食装载完毕,我们开始奔向乌法的旅途……”

杨明志认认真真的听着,列车长说的着实很详细,只是一些细节方面自己难以明白。

例如,他对乌法这座城市略有耳闻,那里具体如何真是一概不知。

杨明志放下茶杯,欢迎列车长坐到自己身边。

“既然接下来我们要去乌法,您至少得告诉我那里是怎样的城市。”

“嗯……那里……”列车长看着将军的双眼,以及那独特的脸庞,不禁傻傻的笑起来。

“唉,您怎么笑了。”

“是这样,您似乎不知道乌法,您可曾听过巴什基尔人?他们是一群有着黑头发的游牧民族。您……您也是黑色的头发。甚至你们的脸庞,也有些相似之处。”

又是巴什基尔,杨明志觉得自己跟这个词汇已经有了太多的缘分。

例如在白俄罗斯,自己和妻子,曾被不少人称之为“来自巴什基尔”,或是“布里亚特人”、“雅库特人”等等,反正这些都是黑头发的民族。只因为这张面孔和斯拉夫民族相差甚远,而斯拉夫人见到东方的民族也往往脸盲。

杨明志咳嗽两声,真是又好气又好笑:“的确,我的这张脸很像是蒙古人。所以在生物学上,我们东方人被笼统的标注为蒙古利亚人种。当然我不认为这就是真理,我是中国的汉人,和蒙古人或是巴什基尔人相差甚远。”

列车长耸耸肩:“对不起,我说的也的确是事实,乌法有很多黑头发的人,他们就是那些游牧民族的后裔,现在全部是苏联公民。很快,我们就会抵达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的首府乌法。”

“能途经乌法我很荣幸,只可惜我只是过客,不是游客。就像现在的我身在著名的喀山,时间太短暂了,我只能待在这火车站,不能游览一下这座城市,甚至不能去伏尔加湖畔看看风景。”

“您说的很对,非常抱歉将军同志,虽然这次停靠会消磨掉许多时间,您还是不要离开车站。”

“现在告诉我什么时候发车吧。”

“嗯……”列车长犹豫了一下;“如果那些工人能准时装满货物,我们就在中午左右再度启程。”

“啊!这么说我们明明有许多时间?”杨明志情不自禁站起身,“我的确可以到喀山城里转转。”

“将军!我……我不建议您这样。如果那些工人工作迅速,我们会提前发车的。再说了,如若您去了城里,没有及时赶回来,不但耽搁本次列车的行程,也会造成整个线路的调度混乱。”

“没有这么严重,难道我连看风景的权力都没有吗?”

“将军!”列车长也斗起胆子,“您现在是乘客,我希望您听从我的建议。”

目睹列车长气冲斗牛的样子,自觉理亏的杨明志突然怂了。的确,自己只是乘客,任性的跑出火车站着实不好。

“好吧!好吧!我现在不是将军,只是一名乘客,看来我只能听从您的指挥。也罢,但愿那些搬粮食的人不会搞出大动静,今天上午我就继续睡觉。”

清晨来得很晚,待到天亮时,给予所有人的还是阴霾的天空,以及持续呼啸而过的北风。

和冰凉空气相对着的,是火车站的一派热闹景象!

精神了几个小时,杨明志在吃罢早餐后困意卷土重来,奈何户外的嘈杂声从未停止,安然入睡真是艰难。

现在他也不得不感慨,喀山真可谓的目前苏联北方的重要铁路枢纽与内河航运枢纽,那些嘈杂声有许多就来自于新到的军人。大量新兵简直什么武器也没有,他们下了来自东方的火车,或是直接登上等候着的南下火车,或是狂奔到码头,乘坐运输船顺流而下。

喀山往南最近的大城市就是乌里扬诺夫斯克,以列宁的本姓命名。接着就是战时首都古比雪夫。再向南不久,就是残酷的战场了。

杨明志也意识到,斯大林重视自己的同时,也不想开那么多的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