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勤王失利,山东的朱家军亦然有重责,若非他们早移朝鲜之地,无法支援前线和勤王,何有如今之灾也。说什么出塞作战,中原历代除了汉朝时,又有那一朝出塞成功过?端是借口也!”
好家伙,这话是要把屎盆子向朱家军头上扣了。
“依微臣看来,既然蓟门和山海关长城守不胜守,倒不如以利诱之,以法抚之。复边市而安其酋,则鞑靼自去,蓟门自安,我大明当也可高枕无忧矣。”
“以利诱之,以法抚之?”不等皇后发言,内阁亲皇派黄立极就有话要说了:“侯大人,你该不会是想让皇后和太子向鞑靼低头,答应鞑靼提出的和谈条件,交出朱家军众将的脑袋安抚鞑靼吧?”
“黄阁老此言差矣。”侯恂不慌不忙的解释道:“微臣并非想让皇后娘娘和太子,向鞑靼蛮夷低头。而是为京畿百姓士绅身家性命着想!”
“自我大明与建奴开战以来,喀喇沁鞑靼就一直处于中立地位,对之只能于笼络,而非于武力,以免其全力倒向建奴。然,此次朱家军大后方全力进攻鞑靼,肆意杀戮,如此不听调遣安排的军队诸将,不杀之如何能息鞑靼之怒?”
见自己引经据典,说的许多官员,包括皇后在内,暂时沉默不语。
侯恂又站出来,阴笑着说道:“皇后娘娘,太子殿下,请恕微臣直言,这次朱家军出塞战事,只怕已经是凶多吉少。一去二三月,却无奏折回报。如果他们打了胜仗,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百官一听再度默然,心知侯恂言之有理。
任何人只要是打了胜仗,都会第一时间把消息送到京城请赏的,那怕在草原上不方便。朱家军中有信鸽,也是不难的。
只有打败了,才会不送奏折过来。
此时此刻,一些早就暗恨朱家军众将不识招揽的官员。见时机已到,马上站出来附合,说道:“皇后娘娘,侯大人言之有理。依微臣看来,朱家军塞外之战,定是已然凶多吉少。不如乘这个机会,定一众不听号令的朱家军将一个讳败不报的罪名,派钦差捧尚方剑将其等斩首问罪,以抚军心民心,然后收拢朱家军残部,归朝庭兵部使用,解边关之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