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幼稚的分歧(上)(1 / 2)

水泥厂的诱惑力并没有那么大,完全比不过一个十年后才能变现的银镜技术。 .

任何一种新技术从出现到被认同,需要一段时间。

陈健可以预感到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手工业的急速发展,城市需要容纳更多的从业人口,未来十几年间城市人口会继续增加。

阁楼、红砖结构楼,这些都是为城市中的雇工和手工业准备的,真正的有钱人是不屑于居住狭小的楼房的。如今的建筑技术决定了楼房空间的狭小和不方便,马桶和吃的水还需要手动往外扔或是往上抗,有钱人谁住这玩意。

但就雇工和手工业者越发多的情况来说,市场还是广阔的。

只是现在来说在场的商人并不是太看好,但也不是完全看不上,只能说没有达到那种预期。

陈健这算是买一送一,即便他清楚今后几年水泥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也不想自己完全掌控。

一则是为了快速变现,二则是这种基础建设的技术掌握的人越多越好,掌握的多才能发挥出该有的作用,才能引发整个族群的接纳。有什么东西藏着掖着,并不好。

当然,也和他的手伸不了这么长、需要更多的人和他站在一起有很大的关系。

在场的商人们对于陈健抛出的附赠品极有兴趣,银镜是一项赚钱的产业,就算十年他们也等得起。

算起来也不过是相当于把钱借为高利贷,十年后收回本金的抵押物,剩余之后几十年以及后代的利润就是利息。

这样一来,一些偏远郡县的销售划分也不再是鸡肋,就算是那里不需要太多水泥,可是十年后却有一个已经被打开的银镜市场。

这一次众商人们也想清楚了,钱多的自然是准备拿下都城和几个沿海郡县的市场,钱少的就算是借出去一些高利贷十年周转以占据那些偏远的郡县。

只要华夏还是统一的市场,只要没有分裂,十年后还是可以稳赚一笔长期收入的。

拥有闲钱的投机商等待的是拍卖大量国有荒地的机会,但现在看来这个机会似乎还要十年甚至更久,不如长期投机到这上面,就算自己将来不用也可以转手卖给别人。

心中有了计较,纷纷写出了自己能够接受的价格,陈健拿到手里后也是喜笑颜开,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预期。

作为讨价还价的回报,陈健在八年后便开始削减银镜的生产数量,减少其余郡县的运送和销售,以确保第十年的时候这些人立刻可以受益。

至于隔壁那些需要推销坩埚钢的,则就简单的多了。

坩埚钢的用处很多,但是价格昂贵,所以一般也就是用在工具、刀具、钻刀车刀之类的地方。

质量比起市场上流通的钢质量要好,同时价格相对于同等质量的来说还算便宜。

只不过这些行业都有自身的行会,内部可以协商以确定坩埚钢的购买数量,再从内部重新分配。

陈健也说了,自己不会涉足如今已有的各种作坊,只是销售原料。而因为行会制度的存在,各行各业之间彼此独立,没有一个完全的煤铁钢以及锻造精细加工的复合体,所以坩埚钢的敌人只有那些原本用其余方法生产钢的。

先用刀具来引起这些作坊行会的注意和恐惧,再告诉他们自己不生产以满足他们的初始预期,剩下的也就好谈了。

作坊行会需要陈健帮着垄断坩埚钢锭,以确保其余非行会内部成员得不到良好的原材料。陈健也需要和这些行会拉好关系,也不想树敌太多,有些地方还需要这些本地行会帮忙。

双方一拍即合,勾心斗角一番,定下来价格和每年的大致供货量,缴纳了一笔定金。

另一边,湖霖那里的商谈也已结束。

平板玻璃由都城本地的商人负责销售,商人只负责赚取差价,短期之内价格可以高一点。

而其余的玻璃灯具、装饰品和器皿等,则是委托销售提成的模式,此外商社也会在都城开一个分店,平日可以零售,顺便立足。

不想吃的太多以至招人恨,让出了一部分利益让更多的本地人卷入进来,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

加上前几天让人印象深刻的宣传,市场可以算是基本打开了。

等送走了这些人,陈健总算是松了口气,揉了揉喝过酒后有些热的脸,找了些冷水洗了一把。

湖霖走进陈健的房间,看到账单就在桌上,没有压着镇纸也没有横着笔,意思是可以随意看。

看了一眼上面的数字,忍不住叫了一声,走出来道:“陈兄弟,你可是发了财了?算起来如今手中的钱财,在闽城也能排的上号了吧?”

陈健拍了拍脸,苦笑道:“我这是透支了十年后的收益,一次性提现了啊。这些不过是现金,论起那些地产、房产之类的,我在闽城算什么呀?人家有上万亩土地的大庄园,我可没有。就算我能再活五十年,单单是之后四十年卖镜子的收益,也不只是这些。”

湖霖隐约觉得有些不对,问道:“你可是要急着做点什么事?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