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运输司的人终于开始运回第一批铁矿石,姬云也跟着运输司的人返回,满怀着期待。既有对自己未来的期待,也有对山岬岛模样的期待,听别人说起的总比不过自己见到的。
岛上的学堂也在临近年关的时候休息了几天,八篇书简已经学完,简单了进行了一次考试,成绩大多不错。
最难的切音拼字和乘法表也都完成的不错,在山岬岛上学习的这些各个城邑的亲贵子女都带上了或多或少的夏城口音,完成了这一点他们就可以认出更多的字读出更多的字,算简单乘除法的时候也不需要用算筹一点点地算了。
难得的假期中,这些人没有闲着,而是流窜于各个作坊之间,陈健也没有禁止。
公用的浴场和饭厅让这些人和夏城国人的关系都很不错,问什么对方就会答什么,不过回答的那一切都是他们的城邑不可复制的。
山岬岛上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而且出现了很多他们以往不曾见过的美景。
因为大野泽的湖泊放热效应,山岬岛的冬天并不太冷,水也没有冻结。而大量的作坊用煤导致城邑附近的烟尘很大,空气又潮湿,每一天早晨都有一层浓雾,很漂亮,这在别的城邑很少见。
十二月初八那天,这些人学到了一个夏城的新习惯,清晨喝的一碗很甜美的粥。粟米、麦仁、豌豆、红枣、大豆、栗子……八种食物融和在一起的味道很古怪,仿佛将夏秋太阳的味道都浸润到了这一碗粥中。
据说这是为了祈求或是感谢去一年风调雨顺,很正当的理由。
喝完腊八粥后的第三天,孩子们手中多出了一篇木简,内容是一封名为姬云的人给陈健写的信,讲诉的是想办法最省人力运送矿石的办法。
夜里那个叫姬云的人带着几分腼腆在众人面前说了说自己的想法,大致就是一想到榆城正在建设自己就吃睡不安,一定要想办法多运矿石之类,绝不会因为被扔到矿山就存心懈怠云云。顺便做了一番自己检讨,检讨下很久前自己犯的错。
他的胸前挂着一个黄铜的徽章,很漂亮,上面刻着一个正在冒烟的冶炼炉的模样,据说在夏城只有很大的功勋才能获得这样的黄铜徽章,上面刻得东西也不同,有麦穗、戈矛等等。
不过他胸前的黄铜徽章上冶炼炉是冒烟的,但是现实中距离冒烟还有些日子,大量的矿石被运回来正在粉碎,据说是要先培养一批会粉碎矿石选矿的人才能开工。
腊月十八,冶炼炉进行了开炉前的最后一次检查,确定没有什么问题后,作坊工将矿石木炭一层层地堆积在了冶炼炉中,学堂的学生也都被叫到了周围观看。
用赭石染过的麻布红彤彤的,缠绕在冶炼炉的周围,扎出了两个大布花。
百十个树皮黏土炮仗一起点燃,噼噼啪啪想过之后,陈健大声喊道:“开炉!”
早已演练过几次的人们扯开红布,作为福利这些红布将会发给抽签选出的几个人。抽到签的几个人负责点火,同时将水车上的木楔子拔出。
木质的水车轮开始运转,旋转的连杆带动了风箱的拉手,发出呼啦呼啦的巨响,一团火焰在点火口开始燃烧。
泥范排成一排,第一批铁用来制作范。作坊工们拿着陶制的坩埚在放铁口做好了准备,长长的硬陶棍上绑着的黏土坩埚是为了舀铁水装进范中,每个人都用融化的蜡油联系过数次,最起码不会一不小心倒在自己的脚上。
每个黏土坩埚都是特质的,陈健将之前的木模用排水法大致算过体积,每个专门负责浇铸的作坊工手中的坩埚大小也不一样,恰好比标准体积多出一成。
天气不算很冷,尤其是冶炼炉附近更是热的让人难受,学堂的学生们去看的津津有味,他们都想知道这样真的能炼出这种名为铁的东西吗?他们也都想象着自己的城邑能否做出这样的事。
这些东西他们都是听闻过却没见过,尤其是附近的水车、水车上的连杆,据说等到他们学完两年后,会有木质的简单水车模型让他们学,但是现在还很远。
等待是漫长的,陈健一直在冶炼炉附近站着,不断通过观察孔或是让人加料,或是让人给预热室生火。这是榆城的头等大事,什么事都要推到后面。
那些学堂的学生逐渐因为冷走开了,他们以为这是一场很盛大的场面,会如同惊雷一样震撼,可是看了许久却发现这倒像是无趣的春雨,麻木而又繁琐的轮回。
很多个时辰后,陈健的手开始颤抖,还停留在一旁观看的人也瞪大了眼睛。
两个作坊工拿着长长的棍子来到了出铁口,捅开了用草木灰和草泥的堵塞,通红的铁水以极好的流动性流淌出来,红红的如同沸腾的血。
矿石中提前加入的石灰作为炉渣的助溶剂,让炉渣的流动性很好,温度也足够,所以铁渣算是很完美的分离。
很显然这是白口生铁,否则以现在的炉温如果弄出的是熟铁或是钢,根本不会有这么好的流动性,因为它们在这个温度只能半融化。虽然陈健已经用上了预热鼓风和这个时代的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