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琴很美,全身上下,感觉每一处都美。
她的眼睛很清亮,肌肤很白皙。
眉如黛,口若樱。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她的美,贾环能想到的,只有“精致”二字。
而从她随手拈来的诗句来看,她还是一个极“腹有诗书”的女孩儿。
因此,看起来,她很有华贵的气质。
艳而不妖,清爽不俗。
近乎完美。
只是,看着她,想起前日“青隼”送来的消息,贾环心里却是微微一叹……
在得知薛宝琴之父,生前将薛宝琴许配梅翰林之子后。
贾环曾特意使人查了下梅家的,这梅翰林到底何许人也。
一查之下,才发现,这梅家还真是了不得。
国朝不过百年,梅家却已是出了三代翰林。
乃名副其实的翰林世家。
非进士不成翰林,除了一甲进士,也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外,只有二甲前几名的进士,才有资格通过考试成为翰林庶吉士。
因此,梅家是真正诗书传家的清贵之家。
更让贾环留意的是,梅家与忠顺王一脉,较为亲厚……
但梅家又与忠顺王一脉的大多官员有所不同,他家非常低调,而且,非常清廉。
不过,清廉归清廉,梅家之人却绝不是不知变通的书呆子。
细心观察后,贾环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
那就是,梅家男子皆为“软饭王”……
梅家男人的路数一致,就是走“入名教,研经义,考科举,成翰林,然后寻求入内阁”的路子。
但历朝历代的翰林,都是有名的清水衙门,吃不起肉的穷翰林一抓一大把。
在翰林院的生活,用一个字可以形容:熬!
熬到下放州县为官,掌实权为止。
大秦官场规矩,不历州县,不拟台省。
想要入内阁,必须要有“基层”从政的经验。
但不是每一个翰林都有机会下放州县,掌大权。
而且就算下放了,若是执政期间不能出彩,最后又多半回到翰林院继续观政,继续熬……
而想要在执政期间出彩,除非目光极为短浅之人,否则没有人敢去捞钱。
所以,翰林官还是穷!
但梅家不同,据“青隼”所报消息,梅家的日子过的,虽不奢华铺张,但很清贵,精致,从不委屈自己。
然而梅家人又从不贪墨,也不从事商贾之事,更没有万顷良田。
那么他们的财路从哪里来呢?
贾环调查了一番后,竟发现,梅家人居然全是靠吃嫁入梅家媳妇的嫁妆度日……
梅家三代翰林,诗书传家,如此清贵,自然有资格挑拣姻亲。
而梅家为子弟挑选的姻亲,几乎均为家底清白、而家境殷实的人家。
其中不乏巨贾,因此,陪嫁大都丰厚。
丰厚到足以让梅家过上虽不大富大贵,但也很体面的清贵生活。
贾环在一阵哭笑不得后,却又发现,这种搭配,似乎还挺和谐。
男方考出一个清贵之名,基本上就可以保护家族的安宁,轻易不受人欺负。
女方则负责出资养家,“相夫教子”。
靠着这种“男耕女织”的搭配方式,梅家已经安稳的清贵了百年。
当然,仅靠这一点还做不到百年清贵。
梅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世家规,那就是绝轻易不招惹是非,沾染因果。
这也是梅家能够传家百年而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梅家已经从鲁地归来半个月了,却依旧没有上门,找薛蝌商议薛宝琴的亲事,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打……
悔亲之意,彰显无疑。
前世在读红楼原著的时候,贾环曾经有过疑惑。
曹公笔下,薛宝琴这等近乎完美的人,为何却进不了十二钗中。
有许多人说,这是因为薛宝琴不是薄命司中人,日后她嫁给梅家后,会过的富足幸福。
这显然与红楼“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整体格调是不符的。
而且,还有一个更直观的原因。
曹公笔下,爱用谐音。
比如:秦钟的谐音就是“情种”,元、迎、探、惜四春谐音为“原应叹息”,被薛蟠打死的冯渊的谐音是“逢冤”,秦可卿的谐音是“情可轻”,甄士隐的岳父封肃的谐音是“风俗”,贾政的食客詹光、单聘仁的谐音是“沾光”和“善骗人”,甄英莲的谐音是“真应怜”等等。
而梅家的谐音,便是“没家”。
由此可知,薛宝琴日后的命运如何……
“环哥儿?”
一道明显含有薄怒的声音,将贾环惊醒。
贾环回过神,就见贾母有些动真怒的看着他,眼神里满是不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