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殿选(1 / 1)

今届应选秀女人数众多,待轮到昭然进殿面圣时已是黄昏时分,月上柳梢。大半秀女已经回去,只余寥寥十数人仍在暖阁等待。殿内掌了灯,自御座下到大殿门口齐齐两排河阳花烛,洋洋数百枝,支支如手臂粗,烛中灌有沉香屑,火焰明亮而香气清郁。

昭然与甄嬛沈眉庄和另外三名秀女整衣肃容走了进去,听一旁引导太监的口令下跪行礼,然后一齐站起,垂手站立一旁等待司礼太监唱名然后一一出列参见。只听一年老太监哑着尖细的嗓音一个一个喊道:

"江苏盐道邺简之女邺芳春,年十八。"

"苏州织造孙长合之妹孙妙清,年十七。"

"宣城知府傅书平之女傅小棠,年十三。"

"殿阁大学士王天皓之女王昭然,年十五。"

昭然迈着莲步上前,身姿婀娜,盈盈一福,"臣女王昭然参见皇上皇后,愿皇上万岁万福,愿皇后千岁吉祥。"昭然的声音乍一听如涓涓流水,沁人心扉,再一听去,却又如风拂杨柳,低回轻柔而又妩媚多情,细细再听,只觉天阔云舒,海平浪静,令人心胸开阔欲罢不能。

殿内寂静了一阵,谁也不知道殿内的人在想什么。皇帝微微坐直了身体,语气带着浓浓的兴趣:"王卿家的女儿,昭然,取自何意?"

昭然沉稳地答道:"昭然取自于爹爹的'是非曲直,昭然具在',愿臣女明辨是非,光明美好,昭,明也。"

"嗯,不知你是否和你父亲取的字相称,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昭然微微抬起头,每个动作都掌握的很好。长睫微颤,不敢直视皇帝双眼,视线在稍稍触及皇帝面容时,双颊微微泛红,眼眸如雨后的天空般明亮却又带着丝丝水润,其中夹杂着一丝妩媚,浓浓的书卷气息,出尘脱俗,高贵典雅,雍容大方,相貌、气质、神韵都没得挑。

"不愧是琅琊王氏的女儿,摸样气质都是好的。记下名字留用。"皇帝满意地点点头。

"殿阁大学士王天皓之女王昭然,留牌子,赐香囊。"昭然谢恩后归列。

"济州都督沈自山之女沈眉庄,年十六。"沈眉庄脱列而出,身资轻盈,低头福了一福,声如莺啭:"臣女沈眉庄参见皇上皇后,愿皇上万岁万福,愿皇后千岁吉祥。"

皇帝语气颇有兴趣地问道:"可曾念过什么书?"

沈眉庄依言温文地答道:"臣女愚钝,甚少读书,只看过《女则》与《女训》,略实几个字。"

皇帝说:"这两本书讲究女子的贤德,不错。"

皇后和颜悦色地附和:"不是出自诗书世家,你能识得几个字已经很好。"居然连她也一起夸了,昭然有些吃惊,不过转瞬即逝,要真的只夸了沈眉庄,那就不是得罪她了,而是将她身后的世族得罪了,世族女子不说精通,但也熟读诗书。

沈眉庄闻言并不敢过于露出喜色,微微一笑容:"多谢皇上皇后谬赞。"

皇后语带笑音,吩咐司礼太监:"还不快把名字记下留用。"

"吏部侍郎甄远道之女甄嬛,年十五。"

甄嬛上前两步,盈盈拜倒,垂首说:"臣女甄嬛参见皇上皇后,愿皇上万岁万福,愿皇后千岁吉祥。"

皇帝轻轻"哦"一声,问道:"甄嬛?是那个'嬛'?"

甄嬛脱口而出:"蔡伸词:嬛嬛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昭然听了,微微一惊,甄氏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艳词!而座上的帝后无一认为此震怒,反倒夸甄氏端庄,见帝后如此,昭然虽颇有微词,但也不好去多想什么,只是心中到底有了不喜。

等这班秀女见架完毕,按照预先引导太监教的,无论是否中选,都叩头谢了恩随后鱼贯而出。

才出了云意殿,听的身后"砰"一声,转身看去,原来是刚才同列的秀女江苏盐道之女邺芳春,只见她面色惨白,额头上满是冷汗,已经晕厥过去。想必是没能"留用"以致伤心过度痰气上涌。

再听到前面的甄氏一句"想留的没能留,不想留的却偏偏留下了",心中对甄嬛不喜更甚,只是面色不露半分。

走了几步便有年长的宫女提着风灯上来引秀女出宫。宫女面上堆满笑容,向昭然福了一福说∶"恭喜小主得选宫嫔之喜。"昭然矜持一笑,拿了个荷包赏给了她,姿态优雅的向毓祥门走去。

毓祥门外等候的马车只剩零星几辆,马车前悬挂的琉璃风灯在风里一摇一晃,像是身不由主一般。等候在马车上的是云姑姑和倚翠,远远见她走来,赶紧携了披风跳下马车过来迎接,倚翠飞速过来,扶住昭然的手臂心疼道∶"小姐劳累了。"云姑姑把云丝披风搭在她身上系好,便上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