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神仙(2 / 5)

萌仙 雪村木乃 8883 字 2014-08-06

是一团混沌。

在这片混沌中沉睡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盘古。他的身边放着一把样子古怪的斧头。

直到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但是觉得自己所在的空间是那么的压抑,于是拿起身旁的斧头对着周围的空间一气乱挥,也不知道挥了多久,反正是把天和地给明确的划分出来了。

但是天与地分开没多久就又开始慢慢合拢,盘古就用自己的身体来支撑着天与地,就这样支撑了很久很久,天与地的位置已经被固定住了,但是伟大的盘古却因疲劳过度,累S了。

他牺牲后身体开始变化,骨骼变成了山脉和丘陵,肉身变成了平原和盆地,血和汗水变成了江海,毛发变成了森林,草原和沼泽。他的元神到了天与地的中心处,却因疲倦睡去。

神农尝百草: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

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

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

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什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

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为辨别各类草药,更作亲自尝试,最后试到一种含有剧毒的草药,无法可解,最终便牺牲于剧毒的草药传说是断肠草。

神农氏有一条神鞭,名为赭鞭,用来鞭打各类花草,可令到花草的药、毒、寒、热等特性显露出来。

伏羲:(生卒年不详),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等,《史记》中称伏牺,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君主。

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中国神话中与女娲一样,龙身人首、蛇身人首。

相传伏羲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亦传说伏羲创文字、古琴。传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做八卦。

八卦衍生《易经》,开华夏文明。近代之灵签或掷杯,实是《易经》之简化版。因其制造八卦,人奉之为神,尊其为八卦祖师。

另有一说,伏羲即盘古。学者以文字学的角度考证盘古,“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

黄帝部落兴起,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从黄河流域迁徙到南方以后,其先祖伏羲在传说中演变为盘古,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演变出“盘古开天”的传说。

女娲补天: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变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

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球上除了人类所有生物灭绝,地球两极颠倒,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

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

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

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炼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

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

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为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

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

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后羿射日:传说古时候,天空曾有十个太阳,他们都是东方天帝的儿子。

这十个太阳跟他们的母亲、天帝的妻子共同住在东海边上。她经常把十个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让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

因为每个太阳的形象中心都是只鸟,所以大树就成了他们的家,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

当黎明需要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照射人间,把光和热洒遍世界的每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