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这么突然?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闵氏摇摇头说:“这个为娘也不太清楚,只是听初春说在大街上见到过他。”
董惠康想了想说:“那等常顺回来,让他去打听打听情况再说吧。”
“好。”闵氏笑了,她的儿子终于肯见人了。
闵氏见谢苗儿疑惑的看着他们,便给她解释说:“哦,我们刚刚说的这个蒙括啊,是你舅舅旧时的同窗好友,他可是有名的工匠,如果是他的话,估计就能理解你所说的,做出你想要的。”
闵氏在意的不是他们到底能不能折腾出这轮椅,而是董惠康开始接见外人,而这个外人又正好是真正关心董惠康的人。
谢苗儿睁大眼睛,迫不及待的说:“这么厉害?那就快快去请啊。”
“呵呵,别急,你舅舅刚刚不是说了吗?等常顺回来就去请他过来。”
“好吧。”谢苗儿嘟嘴。
“对了,娘,您来这是有什么事吗?”董惠康这才想起要问闵氏的来意,虽然他现在开始振作起来了,可是他还是不大愿意出西院走动,平时都是窝在西院教导谢苗儿的时间比较多。
“哦,没什么事,就是刚刚碰到常顺外出,他说是你遣他去办事的,就想过来看看你们俩在折腾什么呢?顺便和你商量个事。”闵氏听到常顺说谢苗儿想出让人给董惠康做一个面具的法子,从而让他可以走出董家大门,而不用畏惧别人眼光,而董惠康也答应了会戴戴试试看。
这让闵氏心花怒放啊,高兴得本来是要出门办事的,都顾不上了,直奔西院而来了。
“什么事?”董惠康自然也是看出闵氏眼底的喜悦之情了,心里明白肯定是常顺将面具一事告知了她。
“你看是不是该开始教苗儿织染事宜了?”闵氏也知道谢苗儿现在是天天跟着董惠康读书识字,可就像谢苗儿自己说的,她读书识字不是为了做女公子,那认得字就好了,不必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读书识字上面,她该学习一些织染的知识了。
闵氏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谢苗儿了,她觉得谢苗儿就是他们董家的福星,自从谢苗儿搬进西院,董惠康就开始慢慢地恢复了从前的习性,每天早晚都会走出西院去给她请安,也开始过问家里的事,现在甚至肯见外人了。
虽然谢苗儿的长相并不像自己的女儿董芸娘,甚至像极了谢吴氏那老巫婆,让她对她(谢苗儿)的喜爱也是不及两个双生小外孙女的,而且搬到董家来之后谢苗儿对她也是冷冷淡淡的,可是通过这些天的观察,闵氏还是觉得谢苗儿挺适合过继到董惠康名下做女儿的,她跟董惠康最有缘不是吗?
“嗯,儿子原本也是打算等苗儿搬进来适应了新的环境了就开始教她的了,只是一时教她习字教得入了迷,差点忘了。”董惠康觉得教谢苗儿读书识字很有成就感,她学得很快,所以他也就忘了另一件重要的的事了。
董惠康看着谢苗儿问:“苗儿,我们从明天起,舅舅上午教你读书识字,下午教你织染的事,你说好不好?”
谢苗儿低头想了想,说:“一切听外婆和舅舅的安排。”
虽然她很想先把这轮椅折腾出来,再去“学”织染技术,这样等她想要改造一些织造技术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困难了,可是她也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即使有能工巧匠帮忙,这轮椅也不是三两天就能折腾出来的,干脆就答应他们,她总得先接触织染的基础,到时候方能有资格提出别的建议不是?
“苗儿真是个乖孩子。”闵氏满意的点点头。
“苗儿以前在家的时候可曾有学过纺纱?”董惠康问,按理说,以谢家的家底和谢苗儿的年纪,她应当有学过的,那也算是分担家务活了。
“会一点。”虽然不知道以前的谢苗儿到底会不会,但是她自己是知道怎么纺纱的,即使是用古代较为原始的纺纱技术。
“呵呵,我们苗儿还学会谦虚了?我听你娘说了,你纺纱可厉害了,比起你的堂姐和两位婶婶都要好很多。”
原来她以前也会啊?这样更好,谢苗儿直接就说:“是娘教的好。”
“你娘还说,原本是打算这两年就开始教你织布的,只是······也罢,现在由你舅舅教你吧。”闵氏说着就想起了董芸娘现在的身体状况,难免有点神伤。
“好!”虽然谢苗儿还是很怀疑董惠康是否真的也会织布,或者说是织布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