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 正值年少,剑指处神魔辟易(1 / 3)

仙剑渺尘 军心若水 4744 字 2016-07-08

十年前蜀山青云大殿

“弟子司徒钟拜见师尊,不知师尊唤弟子前来所谓何事。”一个年方二九,明眉皓齿,一袭白衣身负一柄长剑的男子朝着前方一个白眉白须的老人躬身道。

老人便是蜀山第四十八代掌门清虚真人,身负蜀山《大道直指通冥剑典》已达鬼神之境,背上一柄镇妖剑更是伏魔无数,剑指之处,群魔辟易,万妖折服,名镇天人魔妖四界,是为人间修道界当之无愧之领袖。

清虚真人看着面前的司徒钟,眼中闪过了一丝欣慰之色,道:“钟儿你于蜀山修道如今已有十数载了吧,”

“回禀师尊,徒儿年少父母双亡,五岁之时师尊将弟子带入蜀山传道授业至今已有十四载了。”司徒钟听到清虚真人的问话后,答道。

“嗯啊,十四载了,想当初的稚嫩小儿到现在的少年郎,岁月不饶人人啊,”清虚真人叹了一口气顿了顿,问道:“钟儿,你的《大道直指通冥剑典》到第几重了?”

司徒钟听闻后,手中剑指一掐,背上的青锋宝剑应声出鞘,震出一声嘹亮的剑吟后悬于前方,道:“弟子愚钝,至今仍在第八重剑意通神徘徊,却始终难以破入第九重心剑合一。”

“钟儿你可还记得当初为师问你的话。”清虚真人说完后也不等司徒钟回话便自顾自说道:“剑者,忠于心,心之所向,剑锋所指,不知修道为何终身只能徘徊在剑意通神之境,难以破入心剑合一之境,钟儿,为师再问你一遍,你为何修道?”

“弟子只知师尊为天下众生修道,是为大道,男儿在世当尊师尊之志。却每在破入心剑合一之境时,心魔所问,弟子却又不知如何回答……弟子不知。”司徒钟剑指一掐,悬于面前的青锋宝剑化作一道流光隐于鞘内。

“也罢,时也命也,当你明白为何修道后,便是你破入心剑合一之境时。”清虚真人闻道:“这样,为师今天找你来主要为一事,近日雍州之地妖宗门人频繁活跃,残害生人,雍州令派使向我蜀山求救,如今你《大道直指通冥剑典》已入通神之境,你便随你洛师兄一起率领门内其余二代弟子代我前去一看,切记,自你五岁上山之时至今十四载未曾下山一次,虽然功力比你师兄深厚却不谙世间之事,凡事听你师兄安排。”

“弟子遵命!”司徒钟说完要恭手离去,只听的清虚真人唤了一声慢着,便止住了脚步。

清虚真人将背上的那柄古拙的宝剑取下道:“此剑名为镇妖,是我蜀山传世之宝,你此番前去路途未知,此剑你且拿去,一来可保自身安危,而来可正我蜀山之名。”

司徒钟看着一脸关怀之色清虚道人和这柄从未离身蜀山传世之宝,心中不由的一阵悸动,上前接下剑,道:“弟子定不忘师尊教诲,正我蜀山之名!”

蜀山。传世万载,自上古之时便以降妖除魔为己任,蜀山锁妖塔更是上古圣物,锁尽妖魔无数,天下诸妖莫不是闻者丧胆。人间十大禁地蜀山便占其二,这锁妖塔更是冠居首位,而另一禁地便是那剑葬之地——剑冢。天下飞剑出蜀山,蜀山剑仙的名号更是享誉古今。相传蜀山前辈仙去之时必会将自己的佩剑葬于剑冢,仙剑有灵,其中蕴藏着其主人生前莫大的执念,久而久之执念有灵,化为怨气,但凡擅闯剑冢者,必会被那无尽的怨气之间冲煞心神,堕入魔道。当然世间之事有阴有阳,福祸相依,倘若能抵挡住那冲天的煞气,对淬炼心神有着莫大的好处,更有气运者可得仙剑之灵的垂青,仙剑认主,承先辈之剑意,修为更上一层。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几日后,蜀山青云大殿前

“司徒师弟,在这里。”司徒钟御剑而来,只见青云大殿前已早有几人在此等候。

司徒钟按剑归鞘,流光一闪便稳稳的落在刚刚朝他喊道的人面前,双手作稽道:“见过洛师兄。”

洛天衣点首示意,道:“人既到齐,那么便出发吧。”说完便手中剑指一掐便化作流光而去,其余几人虽心对司徒钟的迟来心有些许不满,但见到洛天衣没说什么也不好张口,也便紧随其去了。

雍州,位于东胜神州与北俱芦洲的交界处,仙妖混杂,不过由于当世敬仙问道之风浓厚,所以仙门之势也比之妖宗魔门相比,更甚一些。

此时司徒钟等人便已御剑到达雍州城内。随行的几人除却洛天衣经常下山之人,皆对凡尘中的一切兴趣满满,特别是同行而来的小师妹,蜀山六脉之一冰月峰首座寒月真人的入室弟子萧落雨仿佛百花丛中的纤蝶一般瞧瞧这,弄弄那,再加上此行人多年修道的出尘之意,便连路人也为之侧目。

就在司徒钟等人准备在城中客栈住下时,司徒钟突然发现客栈大堂中有一男子一直在注视他们,此人身形普通,属于那种扔到人海中便再也寻不见的那种,偏偏司徒钟在其身上嗅到了一种不寻常的气息。不过司徒钟也没打草惊蛇,故作不知,想来探探此人究竟有何居心。

晚饭过后,几人准备回房歇息之时,司徒钟装作无意间朝那看了一眼,却发现此人仍坐在那里自斟自饮,仿佛从未动过一般,司徒钟偷偷的使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