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四大弟子(1 / 2)

“不错!良与郭奉孝,确实相识已久!”张良点了点头,毫无隐瞒的说道,“他是良的同门师弟!”

“本来良还打算等兖州战事结束后,到颍川为你两个引荐一下。我师弟的才能不在我之下,若主公能得之,必是一助力!可没想到竟然被曹操捷足先登了!”张良颇为遗憾的说道。

不过张良说的什么韩彬也没有细听,此时韩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张良最开始说的四个字上。

什么?

同门师弟?

张良的话就像是石破天惊一般,震得韩彬的脑袋嗡嗡只响。

难道说系统的植入功能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吗?

和三国人物的关系这么复杂?

还和郭嘉是师兄弟?

一般三国的谋士不都是自学成才吗?

还有师傅?

那你告诉我你们的老师是谁,我直接去把你们师傅找过当谋士算了,那不比用你们这群徒弟强?

韩彬在暗自吐槽的同时,仿佛发现新大陆一样,有好奇的眼光上下打量着张良。

张良一时间仿佛也想到了一些什么事情,忽然就对韩彬一拱手,急促的说道:“主公!虽然我的师弟投靠了曹操,但请主公相信,良对主公绝对是一片忠心!”

韩彬笑着摆了摆手,无所谓的说道:“子房不必如此,从你叫我第一声主公起,我就从没有怀疑过你的忠心!别说是你的师弟投靠别人,就算是你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投靠别人,我也不会对有丝毫的怀疑的!”

“不过……”韩彬突然话题一转,脸上浮现出了一种好奇之色,“我倒是对子房你的师门非常好奇!你们的师傅是谁?”

“呃……”张良略有些尴尬的回答道,“家师名讳,良不能轻易提及,但是大家都叫他黄石公!”

黄石公!

韩彬听到这个名字,眼珠子差点没凸出来。

小时候学过《圯上敬履》这篇课文的小伙伴一定都知道,留侯张良年轻的时候不学无术,有一天经过一座桥的时候,有个老头故意把鞋丢到桥下,就让张良去把这鞋捡回来。

当时的张良,秉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美德,也没说这老头没事找事,也没嫌这老头的鞋臭,就帮这老头把鞋捡了上来。结果张良这个不良少年就因为这么一件事,得到了《太公兵法》,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

当时这老头就没留下姓名,就对张良说什么: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黄石公即我矣。

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大家就都说这张良的师父是这个黄石公。

但是韩彬一直都拿这个事当做一个神话传说来看待,毕竟一块石头怎么也不像能在桥上往下扔鞋的样子。

但是万万没想到……竟然真的有这个一个人,而且这个人竟然还是张良和郭嘉的师父。不过这样也就能解释通,为什么郭嘉一个普普通通的风流少年竟然能有挥斥天下的才华,就是因为他师父是石头啊!呸!因为他师父是黄石公啊!

过了好一会,韩彬才接受了张良和郭嘉是师兄弟,以及这两位的师傅是黄石公的这个事实!

“那你们师门还要其他弟子吗?就算是郭嘉不肯投奔,还可以有其他人可以引荐过来啊!”韩彬有些嘚瑟的说道。

黄石公的弟子,那肯定个保个都是精英人才啊,就算失去了郭嘉这个一个参天大树,要是能获得一大片森林那也不算是赔本买卖啊!

“我师傅这一生,只有四名弟子!”说起黄石公,张良的脸色开始变得崇敬起来,“我们大师兄,就是家师在秦朝末年收的大弟子,也就是鼎鼎大名的留候张良!良的名字,就是家师因为思念大师兄,才赐的名!所以良虽然不是留侯转世,但也与留侯有那么一层关系!”

“在大汉立朝四百年间,家师一直潜心修行,于二十年前出关,游历天下,收下了良与奉孝。奉孝虽然比良晚入门一年多,但是奉孝天资聪颖,悟性极佳,乃至于到了下山的时候,掌握的东西更胜良三分。因此良听到奉孝入了曹操麾下,才颇有几分忌惮之色!”说到这里,张良叹了口气,言语之间颇有遗憾之意。

“郭奉孝的才能,当真如此出众,就连子房都自叹不如?”韩彬这回是真有些不敢相信了。就算是郭嘉再厉害,也不能说让大名鼎鼎的张良自愧不如吧?

“确实如此,不过奉孝投靠曹操,也应该怪我没有提前算到。在求学的时候,奉孝就说过要坐孤臣。良在主公账下效力,奉孝又怎么会来呢?”说着话,张良自嘲的笑了笑。

听张良这话,韩彬暗自点了点头。郭嘉欲做孤臣之事,这对每个熟知三国的人都不算稀罕事。

所谓孤臣,就是在某主公麾下只有一个顶级谋士,该主公的智囊团必须以他为核心。而曹操当时的情况恰好符合这一点,所以郭嘉就投奔了曹操。

“哈哈!子房不必多想,我韩浩庭有了你张子房就心满意足了。既然与我们无缘,那就不必强求,随他去吧!子房你不必太过自责!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