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物资条件,这样的人家怎么可能把儿子送到乡下读书。所以,他认定是招弟在和他开玩笑。
婷婷望着关老师笑了笑说:“关老师,我儿子是要在这里读书,以后麻烦你了。”
关老师这才相信招弟不是逗他玩,但他不解的望着婷婷问:“你儿子读几年级?为什么来这样的地方读书?”
关老师这样一问,婷婷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她苦笑着说:“关老师,这事一言难尽,说起来话长,简单一点说,我住洪昌市,可户口在安洲,学校规定没户口的小孩属借读,因为是借读生,孩子稍顽皮一点老师就要我们退学,我儿子确实比较顽皮。关老师,一看就知道你是有文化受过教育的人,你说小孩子怎么可以不读书?不瞒你说,我儿子在洪昌市已经读了四次一年级,每次只上了十几天课,时间最长的也只有一个多月就被退学了,我实在没办法了才来这里,希望关老师教教我儿子。”
关老师的面部表情随着婷婷的叙述,从开始的疑惑到忿忿不平最后转为一脸同情。关老师正气懔然的说:“洪昌市学校这样做是不对的,谁也不能剥夺孩子读书的权力,男孩子顽皮一点怕什么?男孩子就要顽皮,顽皮的男孩子将来才有出息。看得出你儿子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身体好长得也好。你不用担心,既然到了我学校,我一定会让他在这里好好读书。”
婷婷被关老师的话感动的眼泪要掉下来,连忙说:“这就好,这我就放心了,我这傻儿子遇到贵人了,关老师,感谢你,我会一辈子记住你。”
关老师笑了笑说:“不用客气,你来这里也是看得起我们乡下人,再说教书育人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一年级下午没有课,你母子跟招弟去街上看看,让你儿子明天早上来上课。哦!时间到了,我上课去。”
站在一旁看着他们谈话的招弟见关老师要走连忙说:“吴老师,我现在让她把学费交给你。可以啵?”
关老师看了一眼招弟,说:“拿两元钱吧!人家自己有书,再说马上就要放假了。”关老师说完朝学校走去。
婷婷走之前答应儿子一个月后再来看他,并再三嘱咐儿子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读书的机会。然后乘坐最后一班汽车回洪昌。
婷婷走后的第二天,涛涛开始上课,尽管涛涛在城里进过四次学校,可时间最长的一次也只上了一个多月,读的是一年级上学期的课程,而现在已经是一年级下学期了,上课时涛涛一点听不懂,好在关老师经常给他补课,在关老师一个多月的帮助下,涛涛期末考试居然及格了,关老师很高兴,涛涛升二年级没问题。
招弟在外面跑生意很少在家,驼背老公算好米下锅,饭做好了自己先吃。招弟的俩个儿子吃完第一碗立即盛第二碗,轮到涛涛盛第二碗饭时已经锅底朝天了。
到谢埠后,涛涛几乎没吃过一餐饱饭,经常饿得眼睛发黑,有时走路都走不动,涛涛多次想过回家,可又舍不得天天教自己认字和蔼可亲的关老师,他很想在这里读书。
这天晚上,饥肠咕咕的涛涛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可以盛到第二碗饭的办法。
第二天盛饭时,涛涛把饭弄得蓬松蓬松,看上去一碗饭实际上只有半碗,当俩兄弟还有小半碗饭时,涛涛已经把第一碗饭吃完了,然后马上去盛第二碗而且盛了满满一大碗。
这个办法让涛涛每餐能多吃半碗饭,可兄弟俩的第二碗饭却少了很多,他们很生气,为了抢在涛涛前面盛第二碗饭,兄弟俩商量,第一饭吃快一点,可再快一大碗饭怎么也快不过半碗饭啊!
一次因为吃得太快,老二差点被饭噎死了,吓得驼背呼天喊地,急得涛涛又是喂水又是捶背,哪团要命的饭好不容易吞下去了。可能是噎得太难受了,缓过气来的老二哭着责怪老大,说就是他要自己拼命吃,气得驼背拿起棍子要揍大儿子。
从此以后,兄弟俩再也不敢拼命吃饭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涛涛盛第二碗饭。望着兄弟俩可怜兮兮的样子,涛涛心里有说不出的味道,盛第二碗饭时他会少盛些多留点给哪兄弟俩。
兄弟俩恨透了涛涛,他们认为如果涛涛不在这里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兄弟俩开始商量怎样赶走涛涛。
招弟一回家,兄弟俩便编了很多涛涛的坏话告诉母亲,要母亲送涛涛回洪昌,招弟一听就知道是自己儿子耍小心眼。她望着俩儿子神情严肃的说:“你们为什么容不得涛涛?他又没吃你们的,人家妈妈一个月给我们家三十斤粮票十五元钱。你们知道吗?”
大儿子嘟起嘴巴说:“我就是看不得他,你不送他走,我不挑水了,你叫他挑,他吃饭不做事啊!”
为了让大儿子心里平衡一些,招弟答应道:“好,好,好,以后你不要挑水了,我叫涛涛挑,这可以了吧?”
招弟把大儿子不肯挑水的事说了,涛涛马上说:“阿姨,我来挑,我喜欢挑水。”
农村出于防火完全考虑,村干部要求每家每户的水缸都要装满水过夜,村民们每天晚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